劉備的體味,更加深切。
想要縫製一件色純而粹的貂裘大氅,非常不易。即便是母親,還稀有以萬計的毛皮,也不過做了數件。
當然,宅院亦有竄改。之前樓桑種麥,故而家家建有磨房。現在全改成水田,磨房無用。大多被邑民另行改建它用。最常見的便是改成二層樓閣,租賃給尚未分到宅院,或是滯留在邑中的商客旅人。另有不養家禽的人家,亦把豬圈牛棚一同拆卸。在磨房處另起三層樓閣,與後樓歸併成一座主樓。右院望樓,與並排的前樓,之間架設覆道。戰時,家中望樓弓手可疇前樓直抵望樓,如此在幾樓間展轉騰挪,可守備鄰近大片街巷。前院覆滿紅色礫石,居中建起花圃。後院豬圈,亦被改成後花圃。另造假山魚池,睡蓮垂柳,美景如畫。
最關頭是,倉樓一建,後院安然無虞。部曲居高而射,能斃流賊。更何況,倉樓二樓亦能住人。
邑民家單倉樓,雖不能與少君侯家五倉連橫比擬。卻非常細弱,能盛糧三萬石。一年三百石糧,實在是大材小用。蘇伯也曾問起,是否改小。劉備卻決然點頭。轄地可辟田三百萬畝。一戶五十畝田,隻是當下。若家中後代長成,劉備還要持續分田。若一戶百畝,劉備可安設流民三萬戶。以一戶十人計,便可安設三十萬民。若一戶五十畝,劉便可安設六十萬流民。
比如說,皆知少君侯喜登高樓,嘗親臨平座覆道,居高瞭望。因而很多官吏家中樓閣,皆以覆道相連。乃至把後院倉樓也以覆道連起。稱為“倉樓連閣”。沿覆道行走一圈,俯瞰樓桑風土,彆有風情。時下樓高成夏。連接起一座座樓閣,外型各彆的空中覆道,當真為邑中重重樓宇,增加了無數情味。
鬥食小吏,孤寡老弱,皆有所賜。
做如此竄改,多是邑中官吏人家。樓桑雖無垣牆,倒是名副實在的城邑。少君侯任命樂隱為樓桑長後,邑中官吏體係日趨完美。雖是小吏,報酬卻高。皆知少君侯恥於蓄奴,故而邑中多店主子仆人,少有家奴。所雇人等,皆簽劵書。一月數百到數千不等。如果門客,則更高。樓桑在籍齊民兩萬餘口。還稀有千主子、雇工。再加上行商、學子。人丁已過三萬。盤桓邑中的旅客和旅人還未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