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國雖不如燕國如此惹眼。卻也是一個字的封國。
紛繁暗自考慮,如安在六縣當中取最好二字。
“冀州有渤海郡。豈能封渤海王?”這便有人反對。
薊國,鼎祚延綿千餘年。國君為伊姓(一說祁姓),堯以後嗣。
“下官所說,並非燕國舊都。乃是西周諸侯國。”說話之人,恰是議郎曹操。
見殿內群臣爭辯不休,陛下不由苦笑。
因而朝臣,又被帶偏。
“臣久居住幽州。常聞‘冀南為趙,冀北為燕’。臨鄉侯封國,正在燕趙之間。何不取‘南北’與‘燕趙’相配?”
“既如此,尚書令,且擬詔吧。”錢貨兩訖。
“如此甚好。”陛下欣然點頭。
“老臣覺得,還是二字為好。”楊賜起首站出來反對。
為何是此二人率先表態。
司徒陳耽亦邁步出列:“臣與太常,所思不異。臨鄉侯理應封王。”
後,燕國立都與薊國舊地。取名薊都。
楊賜遂將目光投向大漢江山圖:“封國西起範陽,經臨鄉、方城、安次、泉州、雍奴,東抵渤海。何不叫渤海王?”
朝堂一時如鬨市。
楊賜穩穩出列:“老臣在。”
“老臣知也。”遂將薊國汗青娓娓道來。
薊國立國於商,其間時斷時續,詳細傳承已不成考。西周初年,薊國受周天子分封,重新立國。直到春秋中期,亡於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