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_1.144 計斷九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後漢書·百官誌》亦載:“大鴻臚,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其郊廟施禮,讚導,請行事,既可,以命群司。諸王入朝,當郊迎,典其禮節。及郡國上計,匡四方來,亦屬焉”。

此中,約二成為淮泗百姓。半成丹陽百姓。二成五為大彆山蠻。二成為青冀流民。另有三成為鄰近鄉民(包含混民)。

臨鄉總計:八萬一百八十八戸,一百零二萬四千八百餘口。

老族長亦是老懷欣喜。文修武備四娃,大兄劉文、二兄劉武、四弟劉修,皆食俸六百石。與州刺史劃一。月穀七十斛,一年八百四十石。折錢二十五萬兩千。劉氏宗人亦多有任職。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家臣、宗人、好友,皆要顧及到。

《後漢書·百官誌·州郡》載:郡“屬官,每縣、邑、道,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長,四百石;小者置長,三百石。侯國之相,秩次亦如之。本注曰:皆掌治民,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務。秋冬集課,上計於所屬郡國”。胡廣又注曰:“秋冬歲儘,各計縣戶口墾田,錢穀入出,盜賊多少,上其集簿”。

大利,計一千六百三十五戶,一萬三千五百六十餘口。

酈城,計一萬二千四百七十五戶,十七萬五千八百六十餘口。

郡國計吏在上計期間,另有很多活動。最首要亦是最常插手的便是:正月旦會。

正如詳確的編戶軌製。計簿上分門彆類,列舉了郡、國,此一計年中,地盤、人丁、田畝、官吏、兵卒、山林、水澤、堠(hòu)砦、出入等,諸多詳情。且還要與上一計年,停止橫向比對。存亡、增減,一目瞭然。

益昌,計八千七百四十一戶,十萬六千九百四十餘口。

《後漢書·郭宏傳》亦載:“郭宏為郡上計吏,正月朝覲,宏進殿下,謝祖宗受恩,言辭辯麗,專對移時。天子曰:‘潁川乃有此辯士耶?子貢、晏嬰何故加上!’群公屬目,卿士歎伏”。

因路途遠近分歧,各郡、國遣吏上計的時候亦分歧。然卻皆要趕在正旦前,到達都城。故而史乘記為:“歲儘遣吏上計”。

督亢,計一萬二千九百一十七戶,十五萬二千九百一十餘口。

南廣陽:計三千六百二十七戶,四萬三千六百二十餘口。

上計吏達到都城後,由大鴻臚歡迎。大鴻臚亦賣力郡、國上計的典禮。

此等範圍的獻費,撤除幾大封國,列候中劉備可謂第一。陛下又豈能不正視。最關頭是,劉備出身境遇與當今陛下頗多類似。皆少時費事,三餐不繼。又一飛沖天,天下立名。以己度人,劉備便是陛下心中,未能達成的另一半。若不是驟登帝位,陛下何嘗不想如劉備這般,開荒種田,豐衣足食。故而,多有榮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