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見成婦。婚後三個月,夫家擇一日,率新婦至宗廟祭告先人,以示該婦今後正式成為夫家成員。
聽聞公孫氏無家,老族長說可托四位學壇大儒,收為義女。
迎親前,另有撒帳禮。此為辟邪煞,保佑新婚佳耦。由新夫家人行撒帳禮,將五色果撒到床帳裡。
請期。男方擇定結婚穀旦,正式商定女方,以雁為贄見禮品。《儀禮·士昏禮》:“請期,用雁。”鄭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穀旦,乃使使者往辭,即告之。”
母親深知其脾氣,這便替公孫氏婉拒。
到了漢朝,男人不再稱‘某甫’。故而取字時,多先取排行,再取一個與名相乾的字義。
但是縱觀三國,彷彿隻要劉備稱‘主公’。比如曹操等人皆被稱‘明公’。
問名。納采後,問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結婚與否、休咎如何。《儀禮·士昏禮》:“賓執雁,叨教名;仆人許,賓入授。”
舅姑醴婦。公婆為新婦安食漱口,並以“一獻之禮”酬新婦,以示長輩的體貼。
時下婚禮,分:“成妻之禮”和“成婦之禮”。
萬一四位大儒,一時心血來潮,取了彆的字,難道不美。
“列侯稱‘家’也。”
親迎。新夫親往迎娶新婦。
納征。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納聘以訂婚。《儀禮·士昏禮》:“征,成也,使使者納幣以結婚禮。”納征今後,婚姻進入正式籌辦階段。
劉備奶名三墩。乃是在本家排行第三。取字時,恩師用的倒是全部陸城亭劉氏宗族的排行。明顯彆有深意。
同牢禮。《昏義》說:“共牢而食、合巹而飲,以是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幾案上設三品葷菜,這些葷菜即稱為“牢”。新婚佳耦席前,擺著主食黍和稷及一些調味品,但葷菜獨一一份,放在兩人的飯菜之間,供佳耦一起食用,稱為“共牢而食”。
納采。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為贄見禮品。《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
合巹禮。前人飯後要“酳(yìn)”,就是以酒漱口,既為潔淨口腔,亦有安食感化。“酳”有三次,稱“三酳”。婚禮中三酳的酒器,前兩次用爵,最後一次用巹。所謂巹,就是將匏對剖而成的瓢。新婚佳耦各執一片而飲,稱為“合巹而飲”。同用一個葫蘆喝酒,然後互換。葫蘆苦澀,盛酒甜美,意為伉儷二人今後同甘共苦。
劉備麾下皆是家臣。“家中稱主”。故而三國中,隻要劉備稱‘主公’。單此稱呼,便可坐實劉備真乃漢室宗親。做不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