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_1.107 九河之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本來,王景祖輩居琅邪郡不其縣。其八世祖王仲好道術,以善觀天象著名。王景受家庭影響,少時就開端習《周易》,博覽群書,尤喜天文數術。精通卜筮、風水,還撰有專著《大衍玄基》。

誰不肯跟隨明主!

受命共修浚儀渠。采取“墕流法”,管理渠道,使黃河水不再為害。

五十裡外的益昌城卻又是另一番氣象。和容城近似,竟也是一望無邊的爛泥地。莊稼多委靡不振。劉備上馬檢察,根部多泡水而爛。難有好收成。

後代皇朝雖也行大河治水,卻無人能出其右。

平曲城官吏,亦來拜見新主。大漢朝郡國並行,劃歸臨鄉治下,並不不當。且少君侯天下著名。北地那個不知,又何人不曉?

平曲城距樓桑約一百八十裡。和容城一樣,皆是前漢侯國,今漢已廢。再往南約五十五裡,便是益昌故城。

便有一名平曲官吏,出列答曰:主公既從西澱而來,可知此處另有東澱?

東澱,位於濟水下流,受濟水眾多而成,故又稱“溢流澱”。西澱掘鯉澱之水,從濟、澭等水流出,經東澱,與漳水、滏水、泜水、滹沱水彙流後,入渤海。

平曲城內修建甚是規整。時有水患,卻未曾傷筋動骨。畢竟是前漢封國。又曾是三千餘戶的大邑。築城時不吝工本,可謂安穩。出平曲城,再南行五十裡。便到了此行的目標地,益昌城。

益昌位於樓桑東南,距樓桑約二百三十五裡。

公孫渾邪(hún yé),北地義渠胡人,文帝時歸漢。一說為西戎後嗣,也有說其為匈奴種。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公孫昆邪以將軍擊吳、楚,助平七國之亂,以功拜隴西太守。景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春四月己巳日,封平曲侯,食三千二百二十戶。中元四年(公元前146年),坐法,免為庶人。

“(濩)澱水又東南,逕益昌縣故城西,南入巨馬水。巨馬水東逕益昌縣故城南,漢封廣陽頃王子嬰為侯國(景帝三年匈奴六降王其一封地在涿州北,垣水北岸稱“頃”。其子“嬰”封地益昌縣故城),王莽之有秩也。”

《括地誌》雲:“平曲縣故城在瀛州文安縣北七十裡。”《元史?地理誌》亦有:“霸州治益津縣有平曲水塞”的記錄。

王景、王吳。

問過田間老丈,得知平曲城來源。

本來。從西漢末到東漢初,渤海灣西岸產生過海侵。海水升幅一米。海麵抬升,河道水泄不暢,內瀦而構成湖沼。東漢今後,滹沱河、泒河、滱水、治河、沽水,都經四周窪澱,分流入海。此時海河水係尚未構成。因而澱區便成了各大河道堆積之所。河道淤積,積水成澱。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