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命擺佈接過,置於案上。
需先掘數條直溝,從大、小埿澱中引出積水。而後沿直溝南北通渠,澱水縱橫如葉絡,水潤滋養先前的爛泥地。待水滿,再行圩田,事半功倍。
官捨本是容城侯府。很有氣度。年久失修,卻也古意盎然。屋頂、牆壁,時有青苔野草,摻雜其間。主臣落座,鄉嗇夫馬升這便奉上計簿。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等,皆在簿籍之上。
但是容城陣勢低窪,恰是聚水之地。且掘鯉澱遍及大量遊移澱泊,廣而分離,冇法築壩。水患頻發,卻苦無良策治水。
容城有百姓三千九百六十三戶,四萬八千三百餘口。可出勞力萬餘。隻需遣少量侯府良匠,從旁指導便可。
曆代治水,皆在疏不在堵。因勢利導,將積水排擠,水患可解。
一行人到達官舍,階下早有邑中官吏與三老俸酒等待。
陳逸已合計過,容城地界可得水田約六十萬畝。若再圍掘鯉澱造田,或能辟出百萬畝良田。畝產若能有六石,亦可稱魚米之鄉。
先挖深溝引水,再修縱橫陂渠。出工另有人為可賺,容城百姓乾勁實足。
前漢時,掘鯉澱曾多年枯水。今漢枯水又變豐水。呈現大量遊移澱泊。四周百姓飽受其害。
容城既已劃歸臨鄉,當按常例,晉升為城邑。鄉嗇夫馬升、遊徼孫勉,非常賢能,馬升可為容城丞。秩二百石。月穀三十斛,一年三百六十石。折五銖錢十萬零八千。一眾官吏皆有升賞。世人大喜。
嘉獎酬酢以後,便問起容城水患。
劉備有言在先。和樓桑一樣,出工論天計錢。圩田後,戶戶可分田五十畝。不敷者補足,多出者亦不減少。城中大戶多出的田畝,將自行承擔圩田用度。
督亢大澤亦陣勢低窪。頗能聚水。管理體例不難。先通渠築堤,將多餘積水排走。剩下淺水則行圩田。水田亦頗能蓄水。則變害為利。
劉備擺佈看過,城內街巷雖經補葺,水淹陳跡卻非常較著。
劉備欣然點頭。一起行來的爛泥地若皆改成水田,旱時放水,澇時蓄水。將眾多的大水,皆以縱橫的阡陌壩埂,儲存於水田當中。如此,可保容城無礙!
城內混亂無章,擁堵不堪的破屋陋巷,亦要改建。劉備已命蘇伯等人細細打算。少君侯特地叮嚀,有代價的古蹟必然要妥當儲存,再行修複。待臨鄉都邑督造結束,這便遣來容城造樓。
劉備笑答:不久便知。
古城民風渾厚,城郭皆在,四門無缺。有刺奸、賊捕駐守,可保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