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車輪舟,逆流而下,前去益昌城。
官捨本是容城侯府。很有氣度。年久失修,卻也古意盎然。屋頂、牆壁,時有青苔野草,摻雜其間。主臣落座,鄉嗇夫馬升這便奉上計簿。計吏登記戶口、賦稅、人事等,皆在簿籍之上。
白髮老者焚香於道,兩側樓閣總有懷春少女挑簾窺望。皆知容城已劃歸少君侯治下。如何能不欣喜。
城內混亂無章,擁堵不堪的破屋陋巷,亦要改建。劉備已命蘇伯等人細細打算。少君侯特地叮嚀,有代價的古蹟必然要妥當儲存,再行修複。待臨鄉都邑督造結束,這便遣來容城造樓。
督亢大澤亦陣勢低窪。頗能聚水。管理體例不難。先通渠築堤,將多餘積水排走。剩下淺水則行圩田。水田亦頗能蓄水。則變害為利。
劉備命擺佈接過,置於案上。
需先掘數條直溝,從大、小埿澱中引出積水。而後沿直溝南北通渠,澱水縱橫如葉絡,水潤滋養先前的爛泥地。待水滿,再行圩田,事半功倍。
前漢時,掘鯉澱曾多年枯水。今漢枯水又變豐水。呈現大量遊移澱泊。四周百姓飽受其害。
曆代治水,皆在疏不在堵。因勢利導,將積水排擠,水患可解。
先挖深溝引水,再修縱橫陂渠。出工另有人為可賺,容城百姓乾勁實足。
容城東南,有埿水自澱中流出,注入南易水。故而時下,掘鯉澱又被稱為大埿澱、小埿澱。
至於容城是否向臨鄉都邑那般,再建擴建一圈外城。劉備還冇想好。此地人丁不敷是其一。圩田後畝產如何是其二。百裡大澤,尚未辟全。容城水田若產量偏低,不如去造新城來得劃算。
但是容城陣勢低窪,恰是聚水之地。且掘鯉澱遍及大量遊移澱泊,廣而分離,冇法築壩。水患頻發,卻苦無良策治水。
一行人到達官舍,階下早有邑中官吏與三老俸酒等待。
少君侯又令刺奸、賊捕入住。市樓、置樓已先行製作。容城尉一職,卻無合適人選。本覺得麾下虎將如雲,不料比及用時方恨少。臨時以遊徼孫勉代行城尉一職。安閒城中募集五百青壯,前去樓桑演武場習練兵陣。再駐守容城不遲。
容城既已劃歸臨鄉,當按常例,晉升為城邑。鄉嗇夫馬升、遊徼孫勉,非常賢能,馬升可為容城丞。秩二百石。月穀三十斛,一年三百六十石。折五銖錢十萬零八千。一眾官吏皆有升賞。世人大喜。
引水通渠纔是重中之重。最好能趕在入冬前,將城外爛泥地儘數改成水田。蓄水後再冰封,來年春暖花開,再整田備耕,不誤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