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先生_第十五回 鬨元宵縣令出新招 猜燈謎學童獲大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老闆說:“我不是嘉獎你。”

“是嗎?”小淑卿莞爾一笑:“人是衣裳馬是鞍裝,不是我長得都雅,而是你這身衣服做得可體,把隻醜小鴨扮成金鳳凰了。”

“第四句:代捎香茗孝嚴慈。茗即茶也。”

“都雅,太都雅了,這一打扮,的確成了個活生生的潘安了!”

“一千八百天。”

看完,揮筆在每盞燈的答案處,彆離寫上湖筆、徽墨、端硯、宣紙。

因而,五小我下了城樓,來到魁文閣前,果見老文具店前掛著四盞外型精彩的宮燈,圍觀者裡三層外三層,擠得密不通風。

蒲鬆齡忙說:“不要誇獎,讓大師白喝茶水就行了。”

師爺忙把他在燈棚裡寫的詩作呈上。

三聲鼓罷,李縣令升堂,喝命:“蒲鬆齡上堂!”

柏齡想:一條燈謎有多難猜?待我擠出來瞧瞧。因而側著身材擠疇昔。見那花燈紗罩上寫著首詩:

說話之間,他們已經進了城門,剛要下台階,卻被守在這裡的兵士攔住了:“你們都是門生吧,請看燈籠上寫的甚麼?”

待月西廂寺半空,張生普救去求兵。

第一盞燈上寫著首詩:

隻見溪頭一片石

蒲盤叫上週信之,緊跟厥後,暗中束縛、監護。

人流中有個翩翩少年,情不自禁地朗讀起辛稼軒的《青玉宴》來:

蒲鬆齡喝道:“我會走,你們讓開!“說完,大步朝縣衙走去。兩位哥哥嚇壞了,拉住兵士苦苦要求:“兵爺,三弟年令小不懂事,放了他吧……”

小淑卿道:“第一句取‘青’、‘言’構成‘請’字。”

說話間,小二端來套紫砂茶具放在幾案上,老闆接著說下去:“這是正宗宜興紫沙壺,是聞名紫沙壺大師時大彬親手製作的,單是這盒洞庭碧螺春茶葉就值一石二鬥小米呢……這些都是他老先生喜好的。”

漁家冇捕魚,月下傍水居

“大人讀讀留言簿詩句就曉得了。”

蒲鬆齡正要打號召,那少年卻悠忽不見。因對陳淑卿道“卿妹,我們也和他一闕!”

蒲鬆齡問:“是盞甚麼樣得燈?上麵寫得甚麼字?”

小淑卿建議歸去讓大師都分享高興與名譽。正說話間,隻聽得雄雞高唱,更打五鼓,夜色俄然敞亮起來,大師不約而同地朝東一望,一顆刺眼的啟明星躍上天空!

蒲鬆齡笑道:“這還不簡樸,這是個諧音燈謎。趙子龍即照明之燈籠也,諸葛亮燈籠中之蠟燭也,柳木侯是燈籠兩端卡住骨架的兩個圈,因用柔韌不易分裂的柳木製成的,上麵又滴了好多蠟油,狀若猴子,故稱柳木侯,劉封者流風也,因為它會從上麵鑽進燈籠吹滅蠟燭,你說對不對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