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先生_第十五回 鬨元宵縣令出新招 猜燈謎學童獲大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手扶箭垛,俯瞰西關,一派歡娛氣象:門外廣場上鑼鼓喧天、雄獅對舞,大橋上一柱煙花騰空而起,伴跟著一聲聲巨響,在夜空中綻放朵朵五彩繽紛的巨型菊花,陣陣流煙花雨倒映在波光粼粼的孝婦河上,彷彿無數株晶瑩剔透的巨型珊瑚樹在水中時隱時現,美好極了!。

人流中有個翩翩少年,情不自禁地朗讀起辛稼軒的《青玉宴》來:

他的話音剛落,茶社的兩扇黑漆大門便呼隆一聲翻開,世人正要進,卻被老闆迎頭攔住:“大師稍候,我有話問這位公子,我這其香斎茶社家喻戶曉,不識字的人看到花燈上的四句詩,也曉得此中暗寓‘其香斎茶’四字,以是隻說出茶社名不敷為奇,必須把解出這四個字的來龍去脈說清楚。”

蒲鬆齡見人群中有位戴眼鏡的老先生,說:“甭急,讓這位老伯伯先猜?”

蒲鬆齡朝裡略看一眼,就大踏步跨了出來,拿起酒瓶,咕咚咕咚喝下幾口,把瓶往地上一摔,然後拿起菜刀把蘿蔔人砍為兩段,放下菜刀,抓起那串銅錢,大搖大擺走列蓆棚。在門旁留言簿上寫下四句詩。剛要走,被兩個兵士抓住,強拉硬拽去縣衙見官。

說話之間,他們已經進了城門,剛要下台階,卻被守在這裡的兵士攔住了:“你們都是門生吧,請看燈籠上寫的甚麼?”

店老闆說:“獎給蒲敏吾老先生,是他生了個這麼個聰明兒子給我們淄川人增光!”

蒲鬆齡擠疇昔,隻見一盞狀似蒸籠的大紗罩燈上寫著一首情詩:

第二句:相思五年話分袂。五年是多少天?

“以是說月尾無月,期字無月,便是‘其’字。”

偏說相會無人見,欲飲缺欠沽酒錢。

“對對對!”蒸包店荖板從幕幔後開門出來:樂哈哈地說,“鄙人是河南林縣人,在我們故鄉,蒸包叫‘扁食’,以是擬了這麼個燈謎。那麼多大老爺們解不出,倒秛這小兒童哥倆猜對了!了不起,真了不起!轉頭朝門裡喊:小二:“一盤蒸包!兩雙筷子!”

‘小哥’笑得前仰後合,順手把瓜皮帽一掀,暴露疏鬆劉海來。本來是小淑卿女扮男裝!隻見她身穿深藍色肥瘦可體的長棉袍子,白晰的瓜子臉上方,一縷疏鬆烏亮的劉海覆蓋在前額上,燈月交輝中,更加顯得風韻綽約、嬌媚動聽,由衷的笑道:“小卿,你扮成男孩子顯得更加英姿勃勃、神采奕奕了。”

小淑卿道:“第一句取‘青’、‘言’構成‘請’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