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斧手前牛皋揮淚約神矛。鐵匠爐外瀝重用命保鑄槍。兩軍陣嶽飛完勝金兀朮。這一條槍,揹負了多少人的泣血熱望,飽含了王鐵匠多少心力,見證了嶽家軍大破朱仙鎮的多少光輝。
99回完
三橫也感到半恕山乃風水寶地。他感到如果藏了嶽帥的瀝泉神矛於此,其心或有稍平。一問靜因,大師眼都不眨,滿口承諾。瀝泉神矛這纔有了一個絕好的藏身之處。
此時,一陣風俄然吹過。瀝泉槍竟然‘嗡嗡’低鳴,似當日疆場之上百萬雄兵喊殺之聲。囑引淒異,哀囀久絕。世人聞之,皆心血難通,呼吸不暢。
梁紅玉籌辦把三人遺物與他們的屍體同時下葬,王三橫卻要留下瀝泉槍。
細看之,槍桿之上,遍及累累傷痕。明顯百戰惡鬥而至。唯槍尖之上,竟無一個缺口。
眾尼都說這是上天所賜,遂著人在巨石之上開鑿了石階。由下而上,總計百階。靜因等人上得山來,四下一望。但見山下就是西湖。徐風吹拂之下,水光瀲灩,浮影躍金。觀之令民氣曠神怡。
韓世忠老將軍並梁紅玉早知這槍是嶽帥的最愛。他跨上馬,掌中槍,曾領引嶽家軍大破金兀朮,力奪朱仙鎮,而朱仙鎮分開大宋故都開封,不到百裡之遙!
好一會兒,等得太久了,梁紅玉才上前,囑他節哀,並承諾他自行收管此槍。又過了數日,王三橫在韓府待得時候不短了,他正要告彆,俄然下人來報說靜因大師帶人過府。
趙構得了秦檜上奏,不但冇有製裁韓世忠梁紅玉及靜因等人,反而準予靜因在杭州建庵。
韓世忠老將軍並梁紅玉也知這槍是嶽家軍副帥牛皋慷慨赴死之前,泣血所托。牛皋之托,乃嶽家軍十萬將士之托。多少次惡戰,多少嶽家軍,搏命疆場,馬革裹屍。
韓世忠老將軍並梁紅玉還曉得這槍製造淬火之時,鐵匠營經曆決死鬥爭。槍上負了瀝重陽泉兩條性命。
小山彆的三麵皆為林壑,鬆柏青青。其間東風乍起,子規初鳴,倒是一番喧鬨征象。靜因感到此地風水實在是好,親給小山更定名為‘半恕’。遂建‘半恕庵’。並在半恕峰上修一佛塔,是為‘半恕塔’。
此時韓府世人與靜因群尼複觀那瀝泉神矛。矛長一丈八尺,碗口粗精鋼掛砷的槍桿。槍尖百鍛而成,精光四射。槍欑之上,刻有‘瀝泉’二字。
王三橫雙手提過瀝泉槍,一時候竟感到沉重非常。
靜因當然曉得這是秦檜成心刁難,隻是領了眾尼上山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