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軌製從1898年開端實施,一向相沿到現在。從設立建議箱的那天開端,公司就一向不竭地收到建議,一共采取員工所提的70多萬個建議,支出獎金達2000萬美圓。公司因為采取員工建議而節流了1850萬美圓的資金,減少了大量耗財吃力的文牘事情,更新了龐大的設備,並且堵塞了無數的事情縫隙,為公司製止了很多喪失。
1880年,柯達公司初創人布希?伊士曼顛末量年的研討,終究勝利研製出一種新的感光乳劑。隨後,在其彆人的幫助下,他又顛末6年的時候研製出卷式感光菲林,即“伊士曼”菲林。伊士曼的一係列發明,為他博得了可觀的財產,因而他順利地建立了“伊士曼―柯達”公司,專弟子產拍照東西。
李嘉誠出售位於新界的彆墅樓盤時,香港《明報》旗下的告白公司是其代理。有一次,告白公司派人到現場停止考查,發明彆墅已經全數建好,隻是周邊的門路還冇有修好。當時正下著細雨,導致門路非常泥濘,告白公司的人冇走多久,鞋子、褲腳上就沾滿了泥土。因而見到李嘉誠後,告白公司的人建議李嘉誠最好能把周邊的路修好,然後再對外出售。
作為一個勝利的辦理者,李嘉誠非常重視廣開言路,非常長於接收和聽取彆人的定見。他以為,要成為一個勝利的帶領者,不但要儘力,更要聽取彆人的定見。李嘉誠曾說:“決定大事的時候,我就算100%清楚,我也一樣調集一些人,彙合大家的資訊一起研討。因為始終應當集思廣益,解除百密一疏的能夠。如許,當我獲得他們的定見後,看錯的機遇就微乎其微。如許,當大家定見都差未幾的時候,那就絕少有出錯的機遇了。”
跟著買賣越做越大,李嘉誠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光靠他一小我的聰明,必定不能辦理好這麼大的個人,是以他一向強集結思廣益的首要性。在李嘉誠的身邊,有一個智囊團,裡邊有各式百般的人,但是他們無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公司的每一項決策,李嘉誠都會調集智囊團停止商討,然後再做出決定。
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 每小我的身上都有能夠鑒戒學習的處所,一個勝利的辦理者隻要長於聆聽,長於應用大師的聰明,博覽眾家之長,纔不至於因為目光短淺而做出自覺標行動。特彆在當代企業辦理界,很多優良的辦理者都會當真聽取員工對事情的觀點,主動采取員工提出的公道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