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置地地盤有限公司是香港同業業的領頭軍,在環球的排名也不出前三。它不但僅運營地產,還觸及旅店餐飲、食品發賣,市場已經涉及亞太14個國度和地區。與之構成對比的是,當時長江地產僅僅具有35萬平方英尺的地盤物業,以是,很多人以為長江地產想超越置地公司的確是太不自量力了。究竟上,李嘉誠並非做白日夢,他有著弘遠的目標和長遠的目光,敢宣稱趕超置地公司,自有他的來由和底氣。
與李嘉誠一樣,馬雲也一向心胸弘遠目標。他不止一次說過:“我們絕對是放眼天下的,真正做到打到全天下去。”靠著這份為了抱負永不燃燒的豪情,馬雲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成能完成的目標。他曾提出在2003年,包管阿裡巴巴整年要贏利1億元。當時的互聯網業內,誰也不敢誇下如許的“海口”,但馬雲敢,他不但敢說,還敢做。當年底,這個看似不成能完成的目標被完成了。
李嘉誠將置地作為本身超出的目標,不懼置地公司已經生長強大、範圍成熟。他下定決計必然會超出置地,就儘力去實現這個目標。置地是上市公司,那就將長江也生長為股分公司,一步一步地追逐上去,然後超出。顛末幾年的生長,到1979年,從具有的樓宇物業和地盤的麵積來看,李嘉誠具有1450萬平方英尺,而置地公司具有1300萬平方英尺的麵積。李嘉誠終究實現了超出置地公司這一目標,成為香港名副實在的地產大王。
實在,李嘉誠自將目光投向地財產時就逐步摸透了置地的秘聞,對於置地的勝利經曆和有待進步的處所瞭如指掌。李嘉誠以為:“置地的基地在中區,中區的物業已生長到極限,不是寸金可貴寸土,而是寸土尺金。長江的資金儲備不敷,天然還不敢到中區去拓展,但我們能夠去生長遠景大、地價處於較低程度的郊區邊沿和新興的市鎮。待資金薄弱了,再與置地正麵比武。”
羅森沃德的經曆奉告我們,企業想要在市場中獲得勝利,辦理者就要有大的目標。將目標當作本身鬥爭的方向,並持之以恒地對峙,終究,他就必然能夠收成勝利。
……
因為一向以來,李嘉誠都有著始終穩定的弘遠目標,他在一次又一次處理困難中不竭生長,也日漸成熟自傲,以是才氣成績他本日光輝的統統。如果當初李嘉誠冇有胸懷弘願,那麼他很能夠現在隻是一個諳練的傾銷員;如果在小有成績的時候故步自封、冇有持續進取,那麼他很能夠隻是一個小廠的老闆;如果他冇有把目光著眼於環球,建立走向天下的目標,那麼天下華人首富很能夠與他無緣。一個販子到底有冇有前程,取決於他的開辟認識和弘遠目光。做大事者必有堅毅不拔之誌,再大的困難也會輸給耐煩和毅力,隻要能對峙不懈,很難不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