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幾頭海中妖怪,以為人吃妖,妖吃人說得過於籠統,如果人吃妖為儲存之需,無惡無善,如果妖吃人也是如此,倒是鬨出了一個新觀點。
楊塵予落下這氣運冊上最後一筆,氣運冊隨即青光高文,飛到楊塵予頭頂之上定住。
明天道崩塌,宇內無一物為準,吾矗立此道,為實施之德,凡人生噁心,而積德,為善,獲功德,凡人生善心,而為惡,為惡,損功德。凡人生噁心,而為惡,為大惡,功德更加損之,凡人生善心,而積德,功德更加獲之。非論善惡,以報酬本,與報酬善者為善,與報酬惡者為惡,若惡善者,人也為惡,惡惡者,妖也為善。
如果功德浩繁,即便不修行,可為神,若神不修功德,也可貶之為人。 而人修行想要為仙,也需功德,這無疑使得功德的首要性極大晉升。
困天下之德者不在德而在私;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據稱即便是在亂世之前,也無人能通過這天下之壁,如果徒然穿過,那麼便是一去不返,再也不見返來。
此扣問遍人,妖,怪,精,魔浩繁種族,即便是深藏於海底,地下也被楊塵予尋到一一詰問。
直到極北之地,再轉向西方,泰北之地,精怪複出,有海怪,有水仙,有妖精。
楊塵予隨後持續落筆:一情冥為賢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成得而示。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成得而秘。一情善惡為有知,惟植物有之,一情冥者為無知。溥天之下,善無所不在,惡無所不在。
畢竟這些惡魔長於勾勾引惑民氣,一旦生長出信徒,那麼末法天下的座標就透露無疑,接下來就得如同防賊一樣的防備惡魔入侵了。
畢竟人類被妖怪所吃太多,這個觀點也是基於本身態度。
曾經西歐,星條等都城環繞這天下之壁做過無數嘗試,但畢竟以失利告終。
楊塵予此行在不經意間引發了一番傳說,倒不為楊塵予所知。
這對於末法天下來講,可稱不上功德。(未完待續。
此行寫下,頓時六合擺盪,渾沌之氣下壓,化為無數金hua降落下來。
至此,楊塵予懸停於氣運冊上的羊毫方纔落下。
再轉南,一起疇昔,西歐之地儘收眼底,而後轉海路於南蠻,新陸兩洲,萍蹤遍及四洲五洋。
此開篇乃是點破了功德之真諦,功德之說,批駁了天道崩塌之前的功德學說,以為這人間本來就冇有功德,即便是蛆蟲吃蛇,蛇吃蛙,蛙吃蛆蟲,均為儲存循環,並不是善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