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活著_52.小資電影與貴族戲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電影走向市場,盈虧自大,人家運營者不急,我們在這裡指手畫腳,替他們捏一把汗,就有點“皇上不急寺人急”的味道。人家就是單賺那些“戀人、有看電影風俗的高支出者以及有小資情調的各階層人士”的錢就夠了,在已經步入小康社會的明天,這個階層的人已經數不堪數了。他們才懶得跟你朱枸如許的窮光蛋計算呢!如果想賺你朱枸的錢,20多年纔看一場電影的,早就餓死,並且“墓木已拱”了!

兩種都是離開大眾的東西,貴族藝術、曲高和寡的戲劇,早死早好,不要勞民傷財。讓他安樂死吧。誰看了,隻是圈內那幾小我在那邊號令。題目是他們把握了言論,以是他們說的纔是精確的。我甘願看,一掌下去喜馬拉雅山變成兩半的電視劇,也不看他。

據先容,目前到影院看電影的人首要集合於三類人,戀人、有看電影風俗的高支出者以及有小資情調的各階層人士。這就難怪電影院會墮入了“看的人越少,票價越高”的誤區了。1989年,中國電影票0.25元一張,當年天下總票房是27億元群眾幣;一名環球網網友說,2012年電影票價普通都要70元擺佈,imax電影票價有的高達150元,打個七折也不便宜,這對一個月人為才兩三千元的老百姓來講不是小數量。電影局的《定見》真很多調查體味老百姓的定見,纔不會那麼離譜兒。調查顯現,支出不高的人在電影觀眾群落中占有率較高,月支出在2500-3500元的觀眾占近三成,高票價使很多像朱枸一樣的貧民看不起電影了,它已經淪為“小資電影”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