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作戰,絕對要比兵士本身單乾的結果好,這點已經在歐洲的西線疆場獲得了證明。固然在體能方麵和德國人比擬要差上一些,但是在停止白刃戰的時候,德國人在遠征軍的手裡卻向來都冇有討到過好。
“哦?”聽到副官這麼說,蔡鍔先了一愣。緊接著便轉頭對著吳佩孚道。“總統說的新設備彷彿已經到了。走,我們疇昔看看?”
因而乎在這大戈壁上的幾個月,對這些新兵們來講彷彿要比在本地呆上半年的結果還要好。
“兵器的全長為840毫米,空槍重量約為3.5公斤,口徑,采取手槍彈,實際射速600發/分鐘,有效射程為50至100米,可采取兩種供彈體例,一種是雙彈匣式,可利用兩個20發或是30發彈匣,一種則為彈鼓式,可采取50發或是100發的彈鼓…”
雖說眼下俄海內鬨,蘇俄臨時應當還抽不出甚麼力量應對他們,但是誰敢包管不會產生不測呢?何況此次北上的難度又是如此的大…
其次,太沉了,差未幾十公斤的重量端著衝鋒可不是件輕易的事。
吳佩孚的話剛說出口。中間的那些軍官們一個個都笑了起來,就連蔡鍔的嘴角也不由得微微翹起。
實在何止是他,即便是蔡鍔和吳佩孚的內心也在獵奇著。
說著兩人和阿誰團長說了些鼓勵和嘉獎的話,便帶著其彆人分開了團駐地。隻留下阿誰團長還在獵奇著,嚴紹究竟送了些甚麼設備過來。
而在采取了這類兵器以後,步兵班內的機槍手,彷彿也不再需求端著機槍跟著衝鋒供應火力了。
“這是甚麼兵器…”看著阿誰上校手裡的兵器,蔡鍔的內心有些吃驚的問道。
這個要求蔡鍔和吳佩孚當然不會回絕,很快他們便在司令部內裡的保鑣連駐地安排好了位置。與此同時,這個上校則是在蔡鍔和吳佩孚等人的麵前,在阿誰怪模怪樣的‘衝鋒槍’麵前裝了個東西,然後將槍口對準了不遠處方纔弄好的靶子――――――趁便說一下,不管是蔡鍔還是吳佩孚都認得,那是一個機槍常用的彈鼓…
這個兵器的後半截還算比較普通,看上去就彷彿平常的步槍一樣,題目在於前半截。不像平常的步槍有著長長的槍管及槍身,這支兵器的前半截非常的短,就像是一支步槍到扳機前麵就給鋸掉一樣。短短的套筒上麵另有著一塊一塊的‘散熱孔’,這類兵器在蔡鍔等人看來非常的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