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_第六百二十三章 衝鋒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以是蔡鍔和吳佩孚便把他們拉到了新疆來,一方麵是為了隨時都能投入疆場,另一方麵則是讓他們用心練習,免得將來在疆場上丟了性命。

而白刃戰的遍及產生,也讓國防軍對其非常的正視。

而在采取了這類兵器以後,步兵班內的機槍手,彷彿也不再需求端著機槍跟著衝鋒供應火力了。

雖說場上的兵士還是略顯稚嫩,但起碼已經算是能用了。以後蔡鍔又扣問了一下練習的傷亡,以及護具是否夠用等等。

這,便是國防軍目前已經遍及采取的‘小組作戰’。

“兵器的全長為840毫米,空槍重量約為3.5公斤,口徑,采取手槍彈,實際射速600發/分鐘,有效射程為50至100米,可采取兩種供彈體例,一種是雙彈匣式,可利用兩個20發或是30發彈匣,一種則為彈鼓式,可采取50發或是100發的彈鼓…”

固然在汗青上最早發明的是德國人,但是實際上國防軍卻要比德國人更早認識到這類兵器的首要性。啟事也很簡樸,因為早在安徽期間,國防軍就已經開端設備由嚴紹從丹麥訂購的定製版麥德森輕機槍――――――所謂的定製版,指的是在機槍的下方裝了一個小小的木柄。使得兵士不但能夠把他當作平常的機槍一樣架設利用,並且還能夠端起來跟著軍隊一起建議衝鋒,而不需求擔憂槍管燙傷了手…

更冇有!

因而大範圍的白刃戰,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

這個提示就是,把手槍彈作為彈藥,而不是步槍彈…

從方纔阿誰團的駐地分開後,兩人乘上軍車返回了位於迪化的司令部。在回到司令部冇多久後,蔡鍔和吳佩孚兩人便見到了送設備來的阿誰軍官,另有他手內裡拿著的所謂的‘新設備’――――――一種看上去怪模怪樣的設備。

但是在第一次天下大戰,白刃戰卻仍然是疆場上的支流戰術之一。

衝鋒槍,最早應當是呈現於歐洲疆場的,17年德國人開端研製這類兵器,到了18年,第一種衝鋒槍mp-18開端呈現在歐洲疆場。

“是啊!”站在一旁,吳佩孚點頭擁戴道。“看來把他們都帶到這大戈壁上來練習。的確是個明智的挑選,起碼,能夠讓他們靜下心來好好練習,而不是總想著趁著休假的時候跑出去廝混…”

因而乎在這大戈壁上的幾個月,對這些新兵們來講彷彿要比在本地呆上半年的結果還要好。

聽到阿誰團長這麼說,蔡鍔對勁的點了下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