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血色殘陽_蘇聯T—34坦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現在,俄羅斯人用“煎餅”“螺母”來彆離描述設備一體式大型倉蓋的扁平炮塔和雙乘員艙蓋或帶批示塔的六角炮塔。所謂43,44,45年型隻不過是過後的一種描述,用工廠+ABCD類炮塔+炮+年份根基能夠辨彆95%的T―34/85,同理T―34/76也是。

1941年7月,ZIS―4坦克炮定型,8月即投入了批量出產,但是9月份,因為57毫米穿甲彈供應不敷,ZIS―4的量產打算被臨時推遲。隨後在戰役中蘇聯人發明,對於裝甲並不豐富的德國中型坦克,能力減色很多的F―34就足以對付,而ZIS―4則顯得能力過大,而猜想中的德國重型坦克並冇有呈現―明顯它並不存在,以是當時疆場上底子冇有“值得”ZIS―4對於的目標,倒是昂揚的本錢和超長身管囉嗦的出產工藝形成了資本的華侈,因而在1941年11月蘇聯調劑兵工和設備體係時,ZIS―4出產臨時性的推遲變成了永久性的打消,與此同時,一樣的運氣也落在了它的“同胞兄弟”ZIS―2反坦克炮身上,在全部1941年,92#工廠統共出產了133門ZIS―4坦克炮。

蘇聯設想師莫羅佐夫特地為T―34研製了聞名的12缸39升V2柴油發動機,功率500馬力,使其公路最高時速達到55千米。V2柴油發動機的另一個長處是省油,T―34坦克油箱容量60升,車身兩邊各掛一個容量39升的後備油箱,路程可達540千米。比擬之下,德國4型坦克才160千米,而虎式坦克跑100千米就得加油。

1941年7月,改進後的57毫米坦克炮重新停止了測試,此次的測試非常勝利,改進後的火炮在身管壽命和精度上都有很大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