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_第六百五十四章:陳紹寬(求訂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8月12日,兩個艦隊主力在江陰江麵調集結束,此次甲午戰役以後水兵的第一次對外大型動員,全部水兵全部官兵皆懷高亢鬥誌。誓與日寇決一死戰!但當艦隊在江陰江麵集合結束以後,滿懷熱血等候著“中國深望每人能儘其至責”旗令的官兵們,驚詫發明他們將目睹中國水兵範圍最大的一次個人自沉。一個國度的水兵竟要用如此悲壯的體例庇護本身的領水,真是風趣而又沉重!

諾大的一個國度的水兵總噸位隻要戔戔3萬噸,說出去真的是丟人,要曉得那光陰軍戔戔一艘扶桑級戰列艦的排水量就達到了三萬多噸,也就說當時百姓當局水兵全數艦艇噸位加起來還不如日軍一艘大型艦艇。

但既便是如此,中日水兵之間的差異還是跟著戰役的全麵發作而逐步拉大,特彆是在江陰海戰以後更加較著。

首批自沉的兵艦為艦齡最大的“通濟”練習艦、“大同”、“自強”巡洋艦、“德勝”、“威勝”水機母艦、“武勝”測量艇、“辰”字與“宿”字魚雷艇,這批兵艦大多為清朝遺留的舊艦。

固然氣力相差差異,但是麵對民族危亡,中國水兵卻發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戰役力。固然各種艦艇在噸位、機能、火力上遠不如死敵日本帝國水兵,但水兵甲士卻無愧於中國水兵的軍魂,英勇固執的迎戰扶桑勁敵,能夠說戰至隻剩下最後的一艦一艇。有些艦艇戰沉後,還是將其兵器和零部件打撈上來持續打擊日本侵犯者。

水兵部又請行政院訓令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各省當局告急征用民用劃子、鹽船185艘,滿載石子沉入封閉線的空地中。這些民船一共利用了30.94萬立方英尺石子,合65020擔。如果加上9月25日自沉的“海容”、“海圻”、“海籌”、“海琛”艦四艘巡洋艦,在江陰的沉船封江功課當中一共自沉老舊兵艦與商輪43艘,合計噸位63800餘噸。而跟著海容”、“海圻”、“海籌”、“海琛”艦四艘巡洋艦的自沉,中國水兵在那一天落空了本身的主力。

【抗日之鐵血兵王】第六百五十四章:陳紹寬(求訂閱!、求月票、求統統!)

水兵主力全軍淹冇以後,陳紹寬成了光桿司令,他的表情極其沉重,冇有了水兵的中國已經完整落空了對萬裡海疆的節製權。不過他不悔怨。固然主力全數沉在江陰,但是保衛江陰封閉線的戰役隔絕了日軍沿長江西進的詭計,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好夢,庇護了長江下流軍政構造、工礦企業向四川大火線的安然轉移,為百姓當局以空間調換時候之耐久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出色的進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