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本該記錄當期進項,奸商卻在數字上玩花腔。平遙日升昌票號出過一檔子事:某月明顯隻收存銀八萬兩,賬上卻寫成十萬。多出的兩萬兩,原是拿空頭彙票充數,等彙票到期再拆東牆補西牆。
4、算盤珠外的活法
1、算盤珠子上的乾坤
3、破帳本的三板斧
介休侯家有祖訓:查賬必帶三樣東西——老帳本、秤砣、吸鐵石。某次查"舊管"中的生鐵庫存,拿吸鐵石一吸,賬上記取五千斤,庫房實存卻不到三千斤。本來伴計在鐵錠裡摻了鉛塊,吸鐵石"咬"不住的儘是假貨。
《喬家大院》裡喬致庸查賬有絕招:讓各地掌櫃互查帳本。太原掌櫃查包頭賬目,西安掌櫃核姑蘇流水,誰查出題目賞誰半成利。這招逼得賬房們不敢做手腳——同業的眼睛比店主還毒。
第二窟:新收養虛胖
這就比如現在某些公司財報,明麵上營收增加20%,細看滿是"應收賬款"。街坊王嬸說得俏:"這帳本比我家醃菜缸還深,蘿蔔白菜都能給你泡成海蔘!"
就像現在某些古玩行當,把上週的瓷瓶埋後院三年,挖出來就敢說是康熙年間的。茶社趙掌櫃調侃:"這舊管要能生崽,老母豬都得拜師學藝。"
現在對於虛增資產,也得學這招:他說存了百噸茅台,你就問"酒窖編號多少";他說買了萬畝林地,你就要"衛星定位圖"。
現在看公司年報,他說"資產減值",您就問"減值物質拍賣給誰了";他說"研發投入",您就查"專利證書在哪呢"。
"舊管"本指上期滾存,到了黑心賬房手裡就成了聚寶盆。光緒八年,祁縣喬家查賬,發明二十年前的陳年舊賬俄然多出五千兩。賬房麵不改色:"當年老太爺存的窖銀,現在重見天日。"厥後才知是拿新鑄的官銀做舊充數。
老輩晉商傳下句話:"千兩銀子不過手,萬兩白銀要對牌。"現在街坊取錢都懂這理兒:ATM吐鈔要當場數,櫃檯轉賬要查對戶名。任你帳本做得天衣無縫,真金白銀不會扯謊。
"辭退"項下最易藏汙納垢。某年榆次常家修祖宅,賬上記取"采買金絲楠木十根,耗銀三千兩"。厥後木工發明滿是楊木刷金漆,實際開支不過三百兩。伴計還振振有詞:"'金絲'說的是漆線,'楠木'乃南邊運來的木頭。"
《白銀穀》裡寫西幫票號的把戲:"十成彙票三成水,全憑掌櫃一張嘴。"這招現在叫"財務槓桿",聽著高大上,實則是"十個鍋蓋蓋九口鍋"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