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破藥局的三帖方
1、藥櫃前的存亡局
光緒十二年,都城鬨時疫,同仁堂的"避瘟散"方劑本該用金銀花為君藥。可伴計把方劑改成"關外雪蓮為君",代價翻了十倍。就像現在某些"殊效藥",把維生素C包裝成"抗氧化因子",換個名字就敢賣天價。
姑蘇有個綢緞商久病成醫,抓藥時總要問三句:"君藥產自哪座山?臣藥炮製幾年整?使藥要用甚麼引?"某次伴計答不上"川貝母的鱗莖有幾瓣",當場露了餡。就像現在買阿膠,得問"是驢皮還是馬皮",再不可取脫手機查藥典圖鑒。
第一昧:虛增君藥抬身價
藥天孫思邈在《令媛方》裡寫得明白:"如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可到了黑心藥鋪,這句話變成了"若見病漢來抓藥,先看荷包鼓不鼓"。
《紅樓夢》裡晴雯感冒,胡太醫給開了虎狼藥,幸虧寶玉看破改成"當歸陳皮"。可見再高超的"君臣佐使",也怕趕上懂行的主。現在街坊都學精了,進藥鋪先背《湯頭歌》:"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伴計聞聲立馬不敢亂來。
"臣藥"本是幫助君藥的副將,最輕易被偷梁換柱。杭州胡慶餘堂的老藥工說過:"看一家藥鋪黑不黑,就看他的陳皮是不是橘子皮。"正宗的廣陳皮要三年陳化,黑心鋪子拿鮮橘皮噴醬油充數,曬乾了往藥鬥子裡一扔,內行根本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