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破三千世相_第4章 官倉鼠的度量衡——白居易詩中潛流規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長慶年間,淮南漕船改用新式鐵秤。秤砣鑄成蟾蜍模樣,說取“蟾宮折桂”的吉兆。可漕丁們都曉得,按住蟾蜍眼睛,秤桿能輕三分。某日劉禹錫押糧過淮,見秤官手指總搭在蟾眼上,當場吟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秤官嘲笑:“劉大人,這叫‘金蟾吐錢’,漕運老端方了。”

喜好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師保藏:堪破三千世相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3. 風俗暗喻

1、斜鬥裡的乾坤

茶館平話人今猶唱:“要說那白樂天,鐵筆銀鉤詩百篇。寫儘官倉鼠,道破斜鬥奸,可曾見,洛水濤聲還似舊時怨?”台下老倉吏抿口茶,幽幽接道:“怨甚麼怨?冇見東市新開的量販店,電子秤底下還墊著祛磁片——這官倉鼠啊,換身皮郛又現眼!”

蟾蜍秤的狡計暗合《商君書》“法者以是愛民”的悖論,將國度重器變成貪蠹東西。白居易刪詩之舉,恰是文人麵對體製的無法縮影。

白居易梭巡見此船吃水非常,欲查卻被幕僚攔住:“大人可記得《策林》所言‘善除害者察其本’?這船底夾層填滿河泥,查出來不過杖斃幾個漕丁。”當夜,白府後門被潑了糞,門環上掛著半截鼠尾。夫人楊氏嚇得唸佛,白居易卻提筆寫下《宿紫閣山北村》:“仆人慎勿語,中尉正承恩。”

這秤上把戲,暗合《管子·明法解》“衡量平允而待物”的悖論。厥後白居易在《琵琶行》裡寫“販子厚利輕分袂”,卻刪了原稿中“漕吏重秤輕皇糧”一句。倒是船埠腳伕們傳著順口溜:“官秤壓哈腰,民秤稱心跳,要問公允處,且看鼠神廟。”

某年關中饑荒,朝廷發白麻紙印的“賑災糧券”。可這紙在轉運使手裡過一遭,每張都多了針眼大的洞穴——百張疊起便少兌一石糧。刺史元稹欲查,卻發明糧券已按《唐律疏議》蓋了騎縫印,隻得作罷。他在給白居易的信中歎道:“此真所謂‘天衣有縫’!”

4. 衡器異化

販子醒世錄

渭河船埠的秋夜,月光在渾濁的水麵上碎成銀鱗。漕船桅杆上掛的“天下平準”燈籠隨風搖擺,照見倉曹參軍王錄事油亮的鼻尖。他正用象牙尺量著麻袋,尺尾雕的貔貅吞口剛好遮住最後一寸刻度。岸上伕役扛著粟米踉蹌而過,暗處俄然傳來琵琶聲,彈的竟是《秦中吟》的調子——當年白居易任周至縣尉時,便是在這般月色下寫下“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的泣血詩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