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和珅奉養乾隆的"三捧七諫"話術體係)
和珅書房裡有本秘不示人的《諫事錄》,此中記錄著某年山西巡撫請增鹽稅的故事。那日朝堂上,他先誇乾隆的《禦製耕織圖》"深恤民力",轉而提到"晉商車馬絡繹,竟有鹽引超發之虞"。等天子皺眉時,才慢悠悠獻計:"不如讓鹽商們競買特許,既顯皇恩浩大,又解處所睏乏。"
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積著薄雪,養心殿的地龍燒得正旺。和珅捧著雲南進貢的普洱茶餅跪在乾隆跟前,袖中還藏著彈劾陝甘總督的密摺。這位大清第一寵臣深諳一個事理:在天子麵前,拍馬屁和辦實事向來不是單選題。"萬歲爺您瞧,這茶餅形似滿月,湯色如虎魄,正應了'圓融通達'的吉兆。"他邊說邊用銀刀輕撬茶餅,碎末落進龍泉青瓷碗時,剛好收回珠落玉盤的脆響。
京郊香山有座不起眼的道觀,和珅每月初七必去上香。觀裡老道是他從山東尋來的馬屁精,最擅用《周易》解簽文。有次乾隆為白蓮教叛逆煩心,抽到"亢龍有悔"的卦象。老道卻說:"飛龍在天,偶遇雷雲方顯真容。皇上憂心國事,恰是天道感到。"
養心殿裡的對話仍在持續。乾隆俄然放下茶盞:"紀曉嵐昨日說朕的詩……"和珅立即接話:"紀大人學究天人,卻不知皇上以詩為史、寓治世之道於風月。"天子大笑,案頭的密摺被炭盆淹冇,陝甘早災的奏報化作一縷青煙。
——比黃金更貴的馬屁
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和珅在獄中接過白綾。監刑官發明他貼身藏著一本《禦製詩註釋》,冊頁間密密麻麻的講明,竟比翰林院的版本還精美三分。這位權傾朝野的大贓官至死不明白,為甚麼乾隆朝無往倒黴的招數,到新皇這裡就成了催命符。
真正的話術大師都曉得"三明治法例"——就像禦膳房的芙蓉雞片,得用兩片火腿夾著嫩雞肉。嘉慶年間有次早朝,王傑反對修建承德彆宮,開口倒是:"皇上當年在《避暑山莊記》中寫道'土木之工,宜慎',現在聖慮更加深遠了。"氣得乾隆有火發不出,倒像本身打了本身嘴巴。
窗外雪下得更緊了。兩百多年後,某個跨國公司總監在團建時說:"老闆的缺點就像天子的新衣,你能夠不戳破,但得悄悄把備用龍袍籌辦著。"這話傳到CEO耳中,第二天的升職名單上公然多了個名字。
"此乃天賜的《南巡圖》粉本!"和珅適時遞上狼毫筆,"請皇上即興題跋,臣等恰好摹繪盛景。"本來的交通危急,轉眼變成風雅嘉話。河道總督直到三個月後才明白,那日縴夫們喊著號子拉的不是龍舟,而是天子的自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