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破三千世相_第2章 銅錢眼裡翻筋鬥——範蠡散財術中的風險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4、販子裡的止損經

3. 預警機製

厥後司馬遷在《史記》裡寫他“十九年當中三致令媛”,卻漏說了最關頭處——每次令媛散儘前,他都要在太湖邊埋下三個陶罐。客歲漁民撈起過一隻,罐中帛書上寫著:“令媛易散,退路難尋。本日埋罐處,他年活命門。”

那年楚國販子邀他合購雲夢澤的麋鹿角,承諾利潤十倍。範蠡量了量紅線,笑著點頭:“《淮南子》雲‘逐鹿者不見山’,我這紅線量的是民氣貪念。”公然三個月後,那批鹿角在郢都被查出是假貨,買家早捲款遁入江湖。猗頓後怕地問起此事,範蠡摸著紅線說:“瞥見紅線上的七個繩結冇?這叫做‘七步止’,每步都是《九章算術》裡的盈虧方程。”

最讓人捉摸不透的,是範蠡書齋那盞人麵魚紋燈。燈座埋冇構造,火光能隨窗外更鼓聲主動明滅。某夜他與齊國鹽商談買賣,燈火俄然轉暗。範蠡當即推說目疾發作,第二日那鹽商就被曝出私通海盜。門徒們詰問啟事,他指著燈上《山海經》燭龍紋樣道:“這燈芯用的是南海鮫油,遇貪戾之氣則暗。實在哪有甚麼神異?不過是教你《鬼穀子》的‘揣情術’——對方手爐暖得變態,定是埋冇契書等不及要畫押。”

5、燭龍眼中的火光

4. 退路哲學

十年前,也是在這船埠,範蠡曾親目睹過一出好戲。越國商賈運來十車生絲,守關的吳國胥吏摸著秤桿歎道:“這絲濕氣太重,得扣三成稅。”那販子當場扯開絲包,白花花的蠶絲裡竟滾出幾枚錯金刀幣。胥吏的秤砣立即輕了三兩,通關文牒眨眼間就蓋了紅印。

要義:

3、青銅匣中的紅線

姑蘇城的初春,胥江船埠的晨霧裹著魚腥味。陶朱公的商船剛泊岸,船頭青銅秤上的露水還冇乾透,岸上已擠滿了扛麻袋的腳伕。範蠡捋著白鬚立在船頭,腰間玉佩壓著半卷《計然策》,眼角瞥見稅吏袍角鼓鼓囊囊的暗袋,俄然朗聲大笑:“本日這船鱸魚,諸君各取一尾——隻當是給河伯的買路錢!”

“《莊子》說‘得魚忘筌’,我這紅線比如捕魚的竹簍。”波紋盪開處,隻見紅線在水中曲盤曲折,竟拚出個篆體的“度”字。遠處漁船傳來吳歌:“太湖三萬六千頃,不及朱公一線明。線裡藏著乾坤數,線外便是風波亭。”

“三散令媛”實為高階風險對衝,大要積德背後藏著《孫子兵法》的“以迂為直”。這類戰略在《管子·國蓄》中早有印證:“民不足則輕之,故交君斂之以輕”,用慈悲緩衝市場顛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