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的挑選看似荒誕,實則暗合人道本能。他並非不知妝匣中藏著奇珍,但當"能夠落空宦途"的驚駭襲來,夜明珠的光彩也黯然失容。這好似《韓非子》中"買櫝還珠"的典故,世人常因過分存眷能夠落空的"木櫝",而錯失真正的"寶珠"。
2、驚駭作舟渡慾海
妝匣開時見民氣,明珠沉江照古今。
若問得失真滋味,且看寒江獨釣人。
李甲癱坐船頭,看著江麵出現的珠光,俄然想起兩年前初見十孃的景象。當時他在教坊司初見這位都城名妓,見她輕撫焦尾琴唱道:"易求無價寶,可貴故意郎",還笑說女兒家多愁善感。現在方知,這曲《黃金縷》唱的那裡是風月,清楚是早看破了世人對"無形之失"的執念。
4、破局當學陶朱公
這讓人想起《呂氏春秋》記錄的楚人失弓:楚王獵場丟弓,臣子欲大索三日,楚王卻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李甲若能有此等胸懷,何至於為能夠落空的浮名,就義麵前實實在在的交誼?正如蘇東坡在《赤壁賦》中所悟:"苟非吾之統統,雖一毫而莫取",可惜世人總在得失間亂了方寸。
莫道嫁妝金玉重,誰懂?寒窯斷劍照乾坤。
江船上的燭火忽明忽暗,杜十娘取出妝匣時,李甲的手還在微微顫栗。這描金木匣分作三層:上層是鎏金簪珥,中層堆著貓兒眼、祖母綠,最底層方是夜明珠、祖母綠佛塔這等希世珍寶。這般設想埋冇玄機——若李甲能看破錶層浮華,自會明白何為真正不成落空之物。可惜他隻見孫富口中的"千兩白銀",卻不見這代價萬金的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