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情麵薄如紙,雪中送刃見清楚。
姑蘇山塘街有家百大哥茶社,櫃檯下壓著張泛黃的"義茶榜"。鹹豐年間,茶社仆人見一廣東客商咳血暈倒,不但贈藥診治,還將庫房三十擔碧螺春抵押,助其週轉買賣。客商病癒後留下字據:"凡持此榜入店者,分文不取。"
第一重境地觀其形:北宋汴京米商孫乙,每逢雪災便開倉放糧。某日見一少年寧肯典當棉袍也不領粥,追蹤方知他在為病母抓藥。這少年恰是今後推行"青苗法"的王安石。
陳舊馬車碾過結冰的官道,車廂內杜甫抱著高熱昏睡的季子宗武,手指凍得發青。老仆抖開最後一條薄毯裹住小仆人,哽咽道:“大人,前麵三十裡纔有驛站……”話音未落,車軸斷裂聲刺破死寂。
第三重境地度其勢:範仲淹主持應天書院時,某豪門學子總在牆角借光夜讀。旁人嫌他陳腐,範公卻斷言:"忍得鑿壁苦,必成補天人。"三十年後,這個叫孫複的學子初創泰山學派,與胡瑗、石介並稱"宋初三先生"。
“灶上還剩半塊老薑。”老夫回身翻開草簾。
三百年間,這張茶榜救過承平軍刀下的秀才,幫過抗戰時轉移文物的學者,乃至在鼎新開放初幫助過溫州商幫。現任店東說:"老祖宗定的端方——雪中炭要燒在七寸處,錦上花莫添在刀口時。"
長安城外,天寶八年的寒冬。
晚唐墨客齊己拜見鄭穀的故事,藏著識人的大聰明。齊己攜《早梅》詩請教,鄭穀將"數枝開"改成"一枝開"。旁人笑他苛求,鄭穀卻道:"見雪中獨綻者,方知梅之魂在孤絕。"厥後黃巢軍破長安,恰是齊己冒死儲存鄭穀詩稿,成績了《雲台編》傳世。
明朝張岱在《夜航船》中記錄過一樁奇事:姑蘇布商王守禮販絲途中,見一墨客倒斃雪中。他脫下狐裘裹住墨客屍身,卻在其懷中摸到未拆封的家書——原是赴京趕考的豪門舉子。販子展轉尋至墨客故鄉,發明其母病重臥床,遂暗托裡正按月送銀,謊稱朝廷發放的"遺屬撫卹"。
莫問深恩償多少?炭藏七寸,火留三步,心月澄仍舊。
宋人施宿在《會稽誌》中評點越王勾踐的"嘗糞問疾",曾道:"雪中炭火,不在炭之貴賤,而在雪之深淺。"吳王夫差病重時,勾踐親嘗其糞便診斷病情。這份在敵手最衰弱時的"體貼",竟比三千越甲更具殺傷力。
4、梅花識人的三重境地
2、圍棋裡的"急所"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