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破三千世相_第13章 戲班子裡的過山簽——京劇科班的彈性規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3. 灰色進階路

5、過山簽的餘韻

這“戲本藏食”的體例,是武生楊小樓發明的。他曾說:“《西廂記》裡張生跳牆會鶯鶯,我們跳的是班規的牆。”厥後金少山偷燒雞被逮,辯白道:“《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我這是超度它早登極樂!”氣得教習舉藤條追打,反被金少山一個“鷂子翻身”躲過,惹得滿科班憋笑。

喜好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師保藏:堪破三千世相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2. 切口儲存術

影視城的老武指喝高了吹牛:“當年我跟李少春學猴戲,偷桃被抓,他罰我翻五十個跟鬥。翻到三十個他喊停:‘留二十個下回出錯用!’這叫彈性辦理!”群演小妹刷動手機嘀咕:“這不就是遊戲裡的‘重生幣’嘛!”不遠處,京劇網紅直播帶貨:“家人們,這腮紅刷柄刻著富連成暗紋,買就送《過山簽解密手冊》……”

科班暗語堪比《墨子》城守口令,將平常練習昇華為資訊戰。天橋藝人笑談:“梨園子的嘴,哄人的鬼,哄得了徒弟吃得飽。”

販子醒世錄

科班晨功的喊嗓聲裡,藏著外人聽不懂的暗語。喊“咿——”,拖長音是“有人查崗”;“啊——”帶顫音是“徒弟心軟”。某日袁世海翻跟鬥失誤,朝馬連良使眼色:“今兒《長阪坡》的趙雲,怕是要改張飛了!”馬連知己領神會,當晚就把備好的跌打酒塞進趙雲的護背旗。

4. 端方退化論

1、過山簽的由來

從竹簽到軟枕,變的是情勢,穩定的是“端方為活人辦事”的本質。恰如《周易》所雲:“窮則變,變則通。”

程硯秋倒倉那年,嗓子啞得像磨砂紙。按端方該捲鋪蓋走人,他卻每天往羅癭公屋裡送荷葉粥。羅先生本要發作,翻開粥碗見底下壓著《文姬歸漢》的新腔譜——工尺標記間畫滿紅圈,竟是按《廣陵散》重譜的胡笳十八拍。

4、名角兒的灰色聰明

3、切口與信號

前門外茶社的老票友看得逼真:“馬老闆這手,叫‘鋼鞭換拂塵’——看著軟和,內裡還是葉家的鞭法。”現在戲校牆上掛著“十大班規”,可門生們都懂,真按那規條死練,十個嗓子九個倒。倒不如跟食堂大媽混個臉熟,換勺葷油拌飯,比甚麼“冬練三九”都實在。

這切口體係比《易經》卦象還精美。鬚生們唱“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若把“散淡”二字唱得輕浮,便是提示背景“店主來結賬了”;旦角們甩水袖時多抖三下,意味著“留意第三排戴瓜皮帽的戲提調”。正如《鬼穀子》所言:“口者,心之流派也。”科班的口,開的是活命的流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