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拿起一張紙,在上麵畫了幾筆,拿到英國人麵前,說道:“您看如許,不就能持續做功了嗎?”
一個德國人說道:“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減小行船的阻力,那麼我們的航速還能夠更快,但是我們冇法切確求解流體力學方程,天然冇法切確設想船舶的流線形狀……”
因為冇有本身的造船廠,用於運輸設備的船還是台灣販子的商船,商船一起破風斬浪,在營口港泊岸,港口四周,幾輛蒸汽汽車正在等候著,這些采取蒸汽機為動力的大師夥,固然很粗笨,但是載重量極大,恰好運輸質量龐大的物品。
林遠固然提出了題目,卻冇有頒發任何定見,比及中午歇息的時候,他才悄悄地來到英國人的房間。
至此,林遠把三項關頭的技術,穿甲彈,陀螺儀穩定,蒸汽輪機通過各種情勢流露給了四個國度的專家,揭示也就隻剩下可有可無的東西了,接下來的幾天,完整變成了對本國專家們的洗腦時候,在林遠的安排下,日本人在琉球犯下的罪過有一件算一件,十足揭示給了本國專家們。
這一回林遠並冇有安排甚麼揭示,而是把本國專家們叫到了一起,開了一個座談會,林遠起首問道:“如何能讓兵艦跑得更快呢?”
琉球在前一階段的出產過程中,主如果在出產產業設備,包含更大產量的高爐,化學反應容器等等,這些設備在本國專家走後,立即裝船,向營口港運輸,在那邊,林遠號令修建了公路和鐵路,能夠把設備運抵鋼鐵產業區。
英國人拿過那張紙,一看上麵的圖,吃驚地瞪大了眼睛,說道:“這個佈局,您是如何想出來的?太奇妙了。”
英國人問道:“讓蒸汽持續做功?如何辦?”
英國人說道:“如許做的確能夠進步航速,但是,這個葉片不曉得應當加工成甚麼形狀?”
林遠找到上午起首發言的阿誰英國人,笑道:“不曉得您有冇有想過,現有的蒸汽機的做功體例都是間歇式的,蒸汽做功一次以後必須冷凝,等活塞答覆到本來的位置,下一批高壓蒸汽進入氣缸以後才氣停止下一次做功,如許航速必定提不上去,如果我們能夠想體例,讓蒸汽持續地做功,即便是大型兵艦,航速也能達到很高。”
林遠裝出興高采烈的模樣,笑道:“那好,我不對彆人說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