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墓_第十章 守墓異獸第四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畫像題材另有神話傳說,首要有伏羲女媧、東王公和西王母等,而三足烏和九尾狐常作為瑞鳥瑞獸列於西王母座旁。

清王士禎《隴蜀餘聞》:“甪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豺狼。山僧恒養之,以資戍衛。又近於渠搜發獻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於門,驅邪也。”

9、諸懷:

4、耳鼠:

飛廉,年支十四星之一,也是上古十大魔神之一。源於當代漢族群眾對太古星鬥的天然崇拜。蜚廉(飛廉)屬陽火,主孤及克害。忌入命、身、父母宮,主孤克。入命身,其人孤介;入父母,克父母,若會凶星,其克必重。在遷徙宮,忌遷動,再拚集凶星,車禍血光之災。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蹬龍。

10、兕:

關於犼的來源,大抵有兩類說法,一類是神獸,二類是殭屍頂點。

望天吼的邊幅奇特的十似之處:1、角似鹿;2、頭似駝;3、耳似貓;4、眼似蝦;5、嘴似驢;6、發似獅;7、頸似蛇;8、腹似蜃;9、鱗似鯉;10、前爪似鷹後爪似虎。

甪端,亦作“端端”、“畣端”,有人稱其為“獬豸”、“豸莫”、“獨角獸”等。麒麟頭,獅身,獨角,長尾,四爪,上唇特長,有的前伸,有的向上卷。其雕鏤式樣為體質厚重豐富,胸脯凸起,長在鼻端的獨角極其誇大,閃現如一種雄獅吼嘯狀,氣勢非常壯觀。據質料可推知,在宋帝陵群中,停止1997年,共存甪端13件,而1984年應存14件,50年代應存15件,原建時共16件。

何羅魚,異魚名,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一首而十身。據《山海經·北山經》記錄:“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此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譙明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流入黃河。水中發展著很多何羅魚,長著一個腦袋卻有十個身子,收回的聲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便能夠治癒癰腫病。

《山海經·西次三經》:“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它的樣貌是長著九條尾巴的虎身頂著一顆具有鋒利目光的人頭,它的職責是辦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園圃的時節。按照郭璞的註解能夠很清楚的曉得,陸吾的位格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個地區的邊界以外,能夠摒擋天神花圃的時節,是以它毫不是花匠,而是近似中心空調隨時調度氣溫的存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