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墓_第八章 守墓異獸第二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說文解字》:“仁獸也。麕身牛尾,一角。張揖雲:牡曰麒,牝曰麟。郭璞曰:麒似麟而無角。”

《韓非子·十過》:“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世訊畢方,畢方並害。”

《禮記》禮運:“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椰”同“菽”,池沼),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據考據“西狩獲麟”產生在周敬王九年(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書,也恰幸虧這一年脫稿,這時孔子已71歲,今後不再著書。這就充分證瞭然至今仍在钜野傳播的“孔子獲麟遺言”的故事是實在的。孔子獲麟遺言,從客觀上講,是年紀大了精力不佳。但從主觀上講,感麟而憂也是個首要啟事。傳說在公元前551年(魯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親顏徵在懷了孕,禱告於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出世時,頭頂長得有點像尼丘山,幫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見麟死,他以為是個不祥之兆,當即揮筆為麒麟寫下了輓歌:“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因為孔子感麟而憂,再加他獨一的愛子孔鯉的早逝,使他難過極了,終究在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與世長辭了。孔子身後,獲麟遺言的故事廣為傳播。唐朝大墨客李白《古風詩》中就有“希聖如有立,遺言於獲麟”的詩句。

鬱鬱山川秀,蔥蔥景鈀新。韋編續繼否?書帶已成茵。

今後,黃帝單獨乘著一輛由各種火的標記裝潢的戰車,馳向泰山。這輛龐大的戰車載著黃帝在泰山顛簸的巷子上奔馳了五天。到第六天時,黃帝俄然發明戰車前閃過一團黑影子。這影子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楚,垂垂分出了頭頸與眉眼。它麵朝戰車,向後飛翔,背後的影子逐步堆積過來,而正麵的影子卻因為被風動員,逐步消逝。

終始春秋筆,經名舊記麟。荒台曾建魯,野草未燒秦。

《白澤圖》曰:羊有一角當頂上,龍也,殺之震死。

從其內部形狀上看,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於一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一角帶肉。但傳聞麒麟的身材像麝鹿,它被前人視為神寵、仁寵。麒麟長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毛之蟲:有毛的植物)。

東晉葛洪《抱樸子.極言》:“黃帝......窮神奸則記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