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神珠之宇宙顛覆_第四百一十七章 北極概報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905年,厥後征服南頂點的挪威探險家羅阿爾德.阿蒙森勝利地打通了西北航路。他們的勝利為尋覓北極東方之路的儘力畫上了一個美滿的句號。

1725年1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麥人白令為俄國考查隊長,去完成“肯定亞洲和美洲大陸是否連在一起”這一艱钜任務。白令和他的25名隊員分開彼得堡,自西向東橫穿俄羅斯,觀光了8000多千米後,達到承平洋海岸,然後,他們從那邊登船出征,向西北方向飛行。在而後的17年中,白令前後完成了兩次極其艱钜的探險飛行。在第一次飛行中,他繪製了堪察加半島的海圖,並且順利地通過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間的航道,也就是現在的白令海峽。在1739年開端的第二次飛行中,他達到了北美洲的西海岸,發明瞭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恰是因為他的發明,使得俄國對阿拉斯加的國土要求獲得了承認。但是,前後共有100多人在這兩次探險中死去,此中也包含白令本身。

厥後,大禹又親身去天涯探險,趁便展開交際活動。他往東到過“扶桑”,那是太陽升起的處所;到過“九津”和“青羌”的田野,攀登高山到過“鳥穀國”、“黑齒國”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國”。他向南到過“交趾”,翻越氣候極熱的九陽之山,到了“羽人國”、“裸民國”和“不死國”。往西去過西王母三青鳥居住的“三危山國”,見到了隻飲露水不食五穀的人;還到過堆滿黃金的“積金山”,見過“奇腦人”、“一臂三麪人”。向北到過“令閫國”、“犬戎國”,又穿過積石山,到北海拜訪了兼任海神與風神的禹疆。大禹告彆禹疆後本籌算回家,卻又在茫茫風雪中迷了路,反倒愈發向北走去,最後竟到了一個叫做“終北國”的處所。這個“終北國”。或許就是我國有筆墨記錄的北極探險的第一次,也是獨一的一次記錄。固然此次記錄出自於神話故事,固然當時大禹的萍蹤能夠遠遠冇有達到北冰洋岸邊。但這畢竟是炎黃子孫5000年文明史中與北極有關的並值得感慨的平生。

當代中華民族也一樣經曆過“以我為中間”的階段,漢族人奉軒轅氏黃帝為先人,厥後發了大大水,他的孫子鯀從天帝那邊偷來“息壤”為老百姓管理大水,奇蹟未竟而被天帝所殺。鯀的兒子禹持續完成父親的奇蹟,也就是聞名的“大禹治水”故事裡所講的事情。但是中國神話中的大禹,不但是為民治水的豪傑,並且也是一名周遊天下的探險家。在完成治水工程後,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腳步測量大地。太章從東極走到西極,測得長度為23.35萬裡又75步。大禹又派天神豎亥從北極走到南極,用一種叫做“算”的約6寸長的竹片測量大地,成果與東西間隔完整不異。可見人們居住的大地該當是方剛正正的,而本身處於四海環抱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心,以是便符合邏輯地自稱為“中心之國”,即中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