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笛:《華爾街日報》批評說:“華特・迪斯尼公司不會使上海成為天下上最歡愉的處所。”時教員久居上海,會感覺不歡愉嗎?
郎鹹平:有甚麼魔力嘛?我為了做這期節目,還特地花了時候去香港看阿誰無聊的迪斯尼。我一出來,就看到一對老太婆、老太公。是誰啊?老太婆是白雪公主,另有一個老的米老鼠,上百歲的,看到就煩。我從藐視到大,討不討厭嘛。我毫無感受,去那邊,我倉促轉了一圈就從速跑出來了。就是這類在香港喪權辱國的條約下所孕育出來的迪斯尼,竟然要在上海落戶。我在想,我們可不要重蹈覆轍。我還記恰當初香港如何講的,固然迪斯尼拿到了90%的利潤,但是在香港締造了失業機遇,失業對香港來講是非常首要的。我在想,是嗎?失業是最首要的嗎?還是利潤是最首要的?如果說拿當初投資香港這個迪斯尼的錢,給企業去賺利潤,它不是也能夠聘請那麼多人嗎?然後老百姓會變得更敷裕,這不是更好嗎,經濟不是更輕易拉上去嗎?有需求為了幾千人的失業,弄來個迪斯尼。這個是不是有一點風馬牛不相及啊!
郎鹹平:香港就是這個模樣的,因為這個處所你去過一次今後,發明冇甚麼好玩的,因為你底子就冇有體例瞭解它的文明。像我們中國的旅店,固然有很多外資對不對,包含甚麼喜來登等等的。但是你重視到冇有,都是我們中國人建的,隻是外資來辦理。那麼外資為甚麼不投資中國的旅店?為甚麼不投資中國的景點?舉個例子:西湖邊,我們中國人去就很有感受,美國人來就毫無感受。我們來到西湖邊,看到甚麼白堤、蘇堤就想到這個汗青,又想到中國當代《白蛇傳》的神話,我們很有感受。阿誰西湖有甚麼都雅的,但是我們這個很大的文明內涵就被付與在了西湖,是以中國人到西湖就有很多遐想空間,它就很好玩。
王牧笛:並且現在不但僅是離迪斯尼近的一些地區,就連離這比較遠的10裡地以外的處所,也跟著漲上去了。
郎鹹平:並且講句更好笑的話,香港有個叫做陸地公園的,那處所我還去過一兩次的。和去迪斯尼一樣,我感覺很無聊的,但是在迪斯尼的打擊之下,這類本土的陸地公園做得反而比較好。
要真正地接收它好的處所,它的好的東西並不在它的硬體上,而在軟件上。
王牧笛:兩位教員以為這244億元是用錯了處所。但是在很多上海人看來,這是上海的一張名片。除了世博會構成上海的一個名片以外,另有一個就是迪斯尼。就是說上海多了另一張都會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