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太少了,100元冇有效的。
郎鹹平:冇有才氣,儲備也不敷,薪水也不敷,如何消耗?
郎鹹平:我們到底有冇有這個消耗才氣,遵循目前的解讀,全社會是冇有的。真正消耗的就是少數人群,就是企業家、賺了錢的人。實在到香港去,很多都是企業家在那邊買,他們脫手之豪闊是你不成設想的,一買買幾個包包。那麼這個消耗群體,在全天下形成一個假象,以為中國人很有錢。實在就是這麼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是非常的貧困。但是中國真要拉動消耗,是要靠大多數人,總不能靠那幾個企業家吧。
李德林:我有一天下班就看到貼了一個條,說這個紅包發給誰呢?80歲以上的白叟,由本來的50元增加到100元,這個使消耗多了50元。
李德林:那就是透過房地產已經形成透支了,如果又是用家電、汽車再去形成農夫支出透支的話,那麼他將來如何過日子?起碼要再透支10年。買一個電視或者是買汽車,不會兩三年出了一個新款,農夫又去買,不會的。那如許的話,我們除了屋子要透支三代人外,汽車家電又要透支一部分。而汽車如何著也得幾萬塊錢吧,家電如何著也得幾千塊錢吧,你打工又要打多少年呢?
王牧笛:以是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數據就很好解釋了2008年中國的住民消耗率,消耗占GDP的比例為35.3%,僅相稱於美國的一半,就連印度也比我們高了20多個百分點。
王牧笛:我們現在拋開胡想進入實際,我們看看實際的辦法是甚麼?
提振消耗,不搞“短平快”
郎鹹平:到了2009年前三季度,隻剩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