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如果這個政策接著往下推的話,那比例會更低,今後會更少了。一些財產比較火了,那這些財產火是如何回事呢?說你鞭策的這幾個行業,比如說汽車、家電。那叫甚麼?大要上看起來是拉動內需,讓它們得以儲存,它的本質意義是甚麼呢?那就是操縱明天的產能多餘,來消化明天的產能多餘。比如說你在中西部建立高速公路,那麼有冇有車跑?建完以後冇車跑的。以是隻要建完以後的高速公路,十足叫產能多餘,建的時候需求鋼材、需求水泥,以是能夠消化明天鋼材市場兩億噸的產能多餘,也能夠消化水泥市場10億噸以上的產能多餘,看起來紅紅火火。題目是甚麼呢?建完以後如何辦?建完以後的高速公路不消鋼材、不消水泥,立即打回本來的產能多餘。汽車、家電下鄉呢,你鞭策的時候很好,拉動內需,推完以後如何辦呢?這些行業就是產能多餘。
刺激消耗,刺激短板這個題目上,實在國表裡有很多做法。我們中國就喜好搞“短、平、快”,總但願很快地拉動經濟,那是不成能的。
郎鹹平:日本拉動內需,是1986年投資的430萬億日元,做跟我們一樣的事。叫甚麼?拉動根本扶植。最後的成果,全數產能多餘。是以你鞭策的成果是這些行業,你想叫農夫消耗的這些行業,到了明後年買完了今後,全數產能多餘,那纔是更大的危急。
2009年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集會,將目光聚焦“百姓消耗”,再次為宏觀經濟指引方向。集會研討完美了促進消耗的八項政策辦法,觸及:家電、汽車、農機、節能減排、房產等6大行業。辦法包含,持續實施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政策,挑選5個都會停止對私家采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賜與補助試點,減征小排量乘用車車輛購買稅政策,耽誤至2010年底,小我住房讓渡停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規複到5年等。闡發人士以為中國正寄但願於通過加鞭“消耗”馬車彌補經濟短板,為轉換經濟增加的主動力開啟新的引擎。
郎鹹平:我們到底有冇有這個消耗才氣,遵循目前的解讀,全社會是冇有的。真正消耗的就是少數人群,就是企業家、賺了錢的人。實在到香港去,很多都是企業家在那邊買,他們脫手之豪闊是你不成設想的,一買買幾個包包。那麼這個消耗群體,在全天下形成一個假象,以為中國人很有錢。實在就是這麼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是非常的貧困。但是中國真要拉動消耗,是要靠大多數人,總不能靠那幾個企業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