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大名士陳眉公對“殺毛事件”抨擊甚烈。另一個大名士錢謙益是毛文龍的朋友,對朝野言論當然也有影響。《明季北略》乃至說:袁崇煥假造十二條罪名來害死了毛文龍,與秦檜以十二道金牌來害死了嶽飛完整一樣。卻又是過份的攻訐了。
當時小說流行,有人做了小說來獎飾毛文龍。一部是四十回的《遼海丹忠錄》,是杭州人陸雲龍所作,大捧同親毛帥。另一部是作者不署名的《鐵冠圖》(不是講李自成事蹟的那一部),以毛文龍為配角。
毛文龍身後,部將心中不平,很有逐步叛去的,此中首要的叛將有孔有德(後降清封定南王,鎮廣西)、耿仲明(降清封靖南王,鎮福建)、尚可喜(降清封平南王,鎮廣東)。這三人投降滿清,為清朝出了很大力量,乃至把西洋火器帶了疇昔。清初四大降王,除吳三桂外,其他孔、耿、尚三人都是毛文龍的舊部。不過這也不能說是袁崇煥的不對。[95]
第三:毛雖有罪,是否應殺?當時軍紀廢弛,兵士為了討取欠餉,常常叛變,殛斃上官。軍紀不肅,冇法兵戈。袁崇煥曾向崇禎誇口,要五年複遼。如無一支規律如鐵的精兵,怎能抗清複遼?要建立軍紀,必須先整肅不守規律、不從命號令的大將。毛文龍的軍階是總兵(還帶都督銜,約略相稱於軍長、軍區司令),和祖大壽、滿桂等不異,統兵號稱十萬(實際約二萬八千名)。當時袁崇煥所批示的軍隊,全數約六萬名,如將毛部近三萬兵收過來同一批示,對軍務有極大好處。袁與毛在島山見麵,長談三日三夜,毛始終不聽批示。袁勸他退休歸去西湖納福。毛文龍誇稱熟諳朝鮮景象,滅清以後可順手獲得朝鮮。在此景象下,不殺毛文龍冇法抗清。打個比方,如果當年林彪統帶第四野戰軍,在東北要獨立自主,不從射中心號令,宣稱打倒百姓黨軍隊後要乘機攻取南北朝鮮(究竟上林彪冇有如許做,也未宣稱)。中共中心不殺林彪,這場仗就打不下去了。
十二
但北路救兵卻遭到了嚴峻挫敗。趙率教急馳西援,達到三屯營時,總兵朱國彥竟緊閉城門,不讓他軍隊進城。趙率教無法,隻得領兵向西迎敵,在遵化城外大戰,疲兵被清軍阿濟格所部的左路軍包抄毀滅,趙率教中箭陣亡。遵化淪陷,巡撫王元雅他殺。
自青城行了四天,到老河,兵分三路,皇太極命嶽托、濟爾哈朗率右翼四旗和右翼諸部蒙古兵攻大安口;七哥阿巴泰、十二弟阿濟格率右翼四旗及右翼諸部蒙古兵攻龍井關;他本身親率中軍攻洪山口。三路前後霸占,進入長城,進迫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