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問毛的部將:“毛文龍該斬麼?”諸將都嚇得不敢出聲。有人說毛文龍這些年來雖無功績,但也辛苦著力。袁崇煥叱道:“毛文龍本來隻不過是個平常百姓,當今官居極品,滿門封蔭,已充足酬答他的辛苦了,為甚麼他還如許悖逆?”
皮島在鴨綠江口之東,與朝鮮本土隻一水之隔,水麵間隔隻不過相稱於過一條長江罷了,北岸便是朝鮮的宣川、鐵山。[88]當時朝鮮的義州、安州、鐵山一帶,因為鄰近中國,從遼東逃出來的漢人災黎和敗兵紛繁湧到,喧賓奪主,漢人占了住民非常之七,朝鮮人隻非常之三。皮島橫約八十裡,逃到島上的漢報酬數很多。毛文龍作為按照地後,再招納漢人,陣容漸盛。明朝特彆為他設立一個軍區,叫作東江鎮,升毛文龍為總兵。
袁崇煥和皇太極一番談判,使得皇太極主動撤除了帝號,本來是交際上的嚴峻勝利。但崇禎卻以為是和“叛徒”擅自媾和,有辱國體,心中極不對勁,當時對袁崇煥倚賴很重,啞忍不發,厥後卻終究成為殺他的首要罪行。
袁崇煥隨即提出幾件事來責問毛文龍,毛文龍抗辯。袁崇煥不客氣了,斥責道:“本部院披肝瀝膽,與你說了三日,隻道你轉頭是岸,也還不遲。那曉得你狼子野心,老是一片欺誑到底。你目中冇有本部院,那也罷了。方今聖天子威武天縱,國法豈容得你?”命人除下他衣冠,綁了起來。毛文龍的態度仍非常倔強,自稱無罪有功。
毛文龍是浙江杭州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在崇禎二年(公元一六二九),那是己巳年。再早一百八十年(一四四九),一樣是己巳年,我另一名同親杭州人於謙為明朝立了安邦定國的大功。那一年產生土木堡之變,天子為蒙前人擄去,於謙擊退內奸,安寧了國度。於謙恭袁崇煥都是兵部尚書,於做總督,袁做督師,職位相稱。[86]兩人厥後都為天子正法,都是明朝著名的大忠臣。
他在中朝邊區打遊擊時,固然屢戰屢敗,卻也能屢敗屢戰。上了皮島以後,有了大海的隔絕,而清軍冇有海軍,毛的安然感大增,加上又上了年紀,很快就腐蝕起來。[89]
對峙政治原則,本來不錯。但是政治原則是要以精確的戰略來貫徹的。完整忽視詳細的實際環境,把國度與群眾的存亡存亡置之不顧,和“賢明”兩字可相差十萬八千裡了,更精確的描述詞是“昏憒”。
崇禎接位後,毛文龍風格不改。朝廷感覺皮島破鈔糧餉太多(因毛文龍要的是十萬名官兵的糧餉),要派人去核數查帳。毛文龍多方推托,總之是不歡迎禦用管帳師駕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