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_第58章 碧血劍(58)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中國方麵的困難也相稱不小。

明清兩邊統帥都熟知《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袁崇煥這出“柴桑口臥龍弔喪”,皇太極如何會不免得?他將計就計,於十一月派了兩名使者,與李喇嘛一起來到寧遠,致書袁崇煥,表示了戰役的意向。此中說:“你停歇兵戈,派李喇嘛來弔喪,並賀新君登基。你既以禮來,我也當以禮往,以是派官來伸謝。至於和議一事,我父親前次來寧遠時,曾有文書給明朝朝廷,請你轉呈,但迄今冇有答覆。你的君主如果承諾前書,情願戰役,該當以誠信為先。”

皇太極複書給袁崇煥說:疇昔的怨仇,當然是算了,不然又何必媾和修好?你們的地盤群眾歸我以後,都已安寧,這是天意,如果重行償還,那既違背天意,又對不起群眾。金國以是要出兵朝鮮,美滿是因為朝鮮不對,現在已媾和了。說到“言不由衷”,為甚麼你一麵說要修好,一麵卻又派哨卒來我方窺伺,收納我方流亡,軍隊逼近我鴻溝,構築城堡?實在是你才“言不由衷”,我國將帥對你也大有思疑。至於所要求的“初和之禮”,金銀等能夠減半,緞布隻要本來要求的半成。我方也以東珠、人蔘、狐皮、貂皮等物還贈,表示兩邊完整公允。既和以後,兩邊互贈仍如前議。如果同意,但願辦得越快越好。

朝鮮物產豐富而兵力虧弱,恰是抱負的打劫工具。在交際上,朝鮮采納的是“事大(對明)交鄰(對日本、滿洲)”政策。明清交兵時,朝鮮出兵助明,又供應明軍皮島總兵官毛文龍的糧食,成為滿清火線的一個管束。皇太極打擊朝鮮,能夠處理經濟上、計謀上的兩重困難,同時在必然能夠獲得的軍事勝利當中建立聲望,穩固權位。

皇太極的軍事天賦雖不及父親,政治才氣卻猶有過之。袁崇煥所遭到的壓力一點也冇有減輕。

以是明清兩邊,都希冀有一段停戰期間,以便停止本身的打算。明方是練兵、築城、屯田;清方是打擊朝鮮,穩固統治。在如許的局勢下,具有了媾和的前提。

他在奏章中將這兩名寺人的功績吹噓了一番,以是魏忠賢和劉應坤、紀用三人都獲得了封賞。劉、紀二人彷彿也不是壞寺人,並冇有對袁崇煥掣肘禁止,厥後寧錦大戰,劉應坤在寧遠城上督戰,紀用在錦州城上督戰,都英勇得很。大抵二報酬袁崇煥的忠勇所感化,也變得忠勇起來。可見也不是統統的寺人都是好人,首要還在帶領者如何帶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