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第二年正月(在金國事天聰元年),皇太極再遣前使,致書袁崇煥乞降,信中說:“兩國以是構兵,在於之前明朝派到遼東的官員以為中國天子是在天上,自高高傲,逼迫強大部族,我們忍無可忍,才起兵抵擋。”上麵按例列舉七大恨,然後發起媾和。媾和要送禮,要求最後締結和約時中國送給金國金十萬兩、銀百萬兩、緞百萬疋、布千萬疋。締約後兩國每年互換禮品,金國送禮:東珠十顆、貂皮千張、人蔘千斤。中國送禮:金一萬兩、銀十萬兩、緞十萬疋、布三十萬疋。兩國締結和約後,就對天發誓,永久信守。
所提的要求是經濟性的,可見當時滿清深感財務困難,對布匹的需求特彆殷切。
厥後皇太極又致書袁崇煥,抗議他構築塔山、大淩河、錦州等城的防備工事,以為是貧乏戰役誠意,併發起規定疆界。
所統帶的軍隊有力打野戰,作為主帥,天然深感毒手。但練習一支善打野戰的勁旅,非一朝一夕之功,那是無可何如的;而對於勢所必至的朝臣忌功誹謗,更是無可何如,隻要盼望天子和大臣們能加以照顧了。
他深知明軍的戰役力不如清軍,野戰倒黴,隻要效己之長,以是提出了戰術的根基原則:“兵倒黴野戰,隻要憑堅城、用大炮一策。”
他答覆李喇嘛的信中,抱怨明朝天子對他的手劄向來不加理睬;又說:你勸我“苦海無邊,轉頭是岸”,這話很對,但為甚麼隻勸我而不去勸明朝天子?如果兩邊都轉頭修好,豈不甚善?
明方的媾和是守勢的,最前目標是毀滅滿清,光複全數遼東失地。清方的媾和主如果守勢,目標在穩固已得的地盤,要明方承認兩邊的現有疆界,兩邊戰役共處,停止貿易,皇太極則可穩固權位。努爾哈赤歸天時,滿清大權交由四大貝勒共掌,四大貝勒的權力不異,那是二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侄兒兼養子阿敏,皇太極因得代善支撐而繼位為滿清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