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日清兵又猛攻,袁崇煥督將士死戰。清太祖努爾哈赤也受了傷。血戰三日,清兵喪失慘痛,終究不得不命令退兵。
清兵都有辮子,在當時,漢人隻要聽到“辮子兵”三字,不由自主的就膽戰心驚,直到十餘年後還是如此。李自成部下的闖軍都是身經百戰的悍將健卒,囊括而東,攻破北京,在山海關前的一片石和吳三桂部大戰時,涓滴不落下風。但清兵俄然呈現,闖軍中響起“辮子兵來了!辮子兵來了!”的驚呼,數萬精兵就此全軍大潰,一敗塗地。李自成逃出北京,向西急竄,“大順”朝終究毀滅。在當時候,“辮子兵”就是“無敵雄師”的代名詞。
六
但他部下的兵將不是廣東人,主如果遼河兩岸的關外健兒,其他各省的都有。隻因為主帥有“頂硬上”的英銳之氣,部下也都跟著他“頂硬上”了。
努爾哈赤先分遣軍隊繞過寧遠,在城南五裡處堵截了通向山海關的通衢,然後放幾名俘虜來的漢人去寧遠向袁崇煥傳話:“我此次帶了二十萬雄師來攻,寧遠非破不成。守城官如投降,我必然大加虐待,封為大官。”袁崇煥答覆說:“你俄然領兵來攻,那是甚麼事理?錦州與寧遠兩城,你本來已經占據,又再放棄。我構築好了來住,天然要死守,怎肯投降?你說有二十萬兵,未免誇大。你真正的兵力約莫是十三萬,我倒也不覺得來兵太少了。”[38]
廿四日,清兵殺到城下。袁崇煥初度見到“辮子兵”的威猛。
高第是怯懦的墨客,袁崇煥雖是他部下,但見他蠻勁發作,聲色俱厲的不從命號令,也就不敢對他如何,隻是命令將錦州、右屯、大小淩河、鬆山、杏山的守兵都撤去了,放棄了糧食十餘萬石。撤退毫無次序,軍民滅亡載道,哭聲震野,百姓和將士都憤恚難當。
軍事上如許荒誕的決策,大抵隻要當代南越阮文紹主動放棄順化、峴港,棄軍四十萬,因此引致南越全麵潰敗一事,能夠與之“媲美”。
滿清看出了明朝的真假,曉得高經略無用,袁崇煥無人支撐,於天啟六年(一六二六)正月大肆渡遼河攻寧遠,兵十三萬(在這幾年中,清軍的氣力已擴大了一倍),號稱二十萬。二十三日攻抵寧遠。
大師正在彷徨無策之時,通判金啟倧(浙江人)臨時想出了幾件新式兵器,將火藥撒在蘆花褥子和被單上,紛繁投到城下去。他將這件新式兵器取名為“萬人敵”。當時是正月,氣候冰冷,攻城清兵見到被褥,就都來掠取,城大將火箭、硝磺等引火物投下去,“萬人敵”當即燃燒,燒死了無數清兵。另有一種“萬人敵”是將火藥放在空心的大泥團中,內裡圍以木框,撲滅了藥引投下城去,泥團不竭扭轉噴火,燒死敵兵。那位金通判厥後在趕製“萬人敵”之時,火藥碰到火星,不幸被燒死了。[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