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每十名流兵為一個十人隊,由十夫長帶領,其上為百人隊、千人隊、萬人隊,層層統屬,臨陣時如心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張無忌傳令專揀元軍官長殛斃,倘若兩軍對壘,佈陣攻戰,此法難行,因官長多數在後督戰;但現在元軍在山坡上散戰,元兵雖精,官長武功畢竟不及中原英俠,幾名千夫長、百夫長遭殺。蒙古精兵批示無人,頓時亂成了一團。
張無忌見這四百餘人當中,少林派僧眾占了八九十人,心想:“少林是武林中第一大門派,公然名不虛傳。單以輕功一項而論,妙手便遠較彆派為多。”因而傳令道:“俞二伯、張四伯、殷六叔,請你們三位帶同善於輕功的眾位豪傑,虛張陣容,假裝寺中人眾儘數逃脫,引得敵軍來追,一到後山,即便如此如此。”武當派俞張殷三俠齊聲接令。張無忌一一分撥,何者埋伏,何者斷後,何者攻堅,何者側擊,俱各詳細安排。楊逍等見他設想奇妙,而佈陣迎敵,又如此井井有條,如有預謀,無不驚奇,卻不知他乃襲用嶽武穆遺法,隻是因地形有異、部下分歧,而略加變動罷了。
張無忌向楊逍道:“楊左使,韃子將軍頗能用兵,並不全軍追逐。這倒費事了。”楊逍道:“是,此事確切可憂。”
張無忌分撥已畢,最後說道:“空聞方丈、空智大師兩位,請率同峨嵋派諸位,救死扶傷。”周芷若既不在山上,峨嵋派無報酬首,張無忌自發與峨嵋派嫌隙甚深,不便批示,是以請空聞、空智這兩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帶領,猜想峨嵋群弟子不致方命。他號令一下,峨嵋派的男女弟子公然沉默接令,並無異言。
烈火旗將寺中積儲的柴草都搬了出來,堆在寺前,燃燒燃燒,半晌間煙焰沖天而起。厚土旗在各處佛殿頂上鋪以泥沙,烈火旗再在泥沙上堆柴澆油,撲滅廚子,如此放火,不致延燒殿身,從山下遠瞭望將上來,卻見數百間寺院到處有熊熊大火冒上。
俞蓮舟帶領一百五十餘名輕功出色的豪傑,從少室山的左邊奔了下去。奔不到山腰,元軍已大聲鼓譟,列隊追來。群雄四狼藉走,好教元軍羽箭冇法集合施射。第二批由張鬆溪帶領,第三批由殷梨亭帶領。每人背上各負一個大承擔,包中藏的不是木板,便是衣被。在元軍看來,果是棄寺逃命的狼狽情狀,羽箭射中承擔,卻傷不到人。元軍於煙霧當中看不清人數多寡,當下分兵一萬追逐,餘下一個萬人隊留在原地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