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間動靜傳來,清兵都統準塔敗明兵於沛縣,攻陷徐州,而後又敗劉澤清於淮安,通州、如皋等城皆陷,劉澤清降清。多鐸雄師由歸德趨泗州,乘夜渡淮,將金蛇營和史可法部隔成兩截。金蛇營兵少,難以正麵大攻清軍,派了一千兵到揚州助戰,另在清軍背後不住騷擾,以作管束。不久便聽到揚州城破、史閣部殉難的凶信。厥後朱安國渾身血汙的回報,說當日史閣部見到金蛇營派兵助戰,大為讚歎感激,多多拜上袁將軍,並對袁督師當年冤死一事大表不平,有一短簡致袁承誌,寫了十六個字:“共抗清虜,督師有子,並肩禦敵,洗冤報國。”
世人都說眼下國步艱钜,擔當袁督師遺誌,唯有抗虜到底,雖清兵勢大,又複精刁悍勇,看來取勝有望,但大丈夫捐軀報國,有死罷了。當下沙天廣、程青竹彆拜彆北直隸、山東佈政使司本身本來所轄各盜寨,招攬舊屬兄弟;吳平、羅立如、焦宛兒等去南京應天府招攬金龍幫舊人及其他幫會同道;羅大千、倪浩等前去關遼一帶,招攬袁崇煥在寧錦山海關一帶所遺的舊部。再加上蓋孟嘗等七省會盟的盟友,人眾大集。“金蛇營”建立後,招攬的豪傑本已很多,但要抗清卻大大不敷,因而又豎叛逆旗,廣募兵將,馬穀山山前山後起造盜窟,一時候好生暢旺。
袁承誌血劍懸在半空,心下沉吟,這一劍該不該劈下去?猛聽得號角嗚嗚聲響,前哨吹號示警,有敵軍來攻。袁承誌收劍插腰,喝道:“有敵軍來攻,漫衍步隊抗敵!”
袁承誌道:“抗禦清兵,本是先公遺誌。史閣部是位豪傑子,跟他聯手,倒也使得。但南京朝廷如此醃臟,投降朝廷,彷彿不必了。孫叔叔、朱叔叔、羅叔叔、倪叔叔,你們各位覺得如何?”孫仲壽等都道:“主帥高見,我們也都這麼想。”
袁承誌與孫仲壽檢點殘兵,重傷行伍,彆離派駐山頭,守住進入馬穀山本寨要地的險隘。大家先為傷者止血治傷,低頭沮喪的吃了戰飯。
羅大千道:“北京南來的一個官員,帶了個少年同來,說是崇禎天子的太子……”袁承誌心道:“這是阿九的弟弟,我倒見過。”羅大千道:“朝廷曉得了,派人去查明,這些人有的在北京做過講官,教過太子的書,太子一見便認了他們出來,先叫他們名字。這些官員受過福王宏光天子和馬士英的指導,說倘若真是太子,宏光天子就得讓位,天然都回報說不認得。朝廷不問情由,就將這少年下在獄中,到底是不是太子,原也難說。這件事傳了開來,在長江上遊帶兵的將軍中有個左良玉,官封寧南伯,駐兵武昌。他跟馬士英分歧,說監禁太子,乃大大不忠,因而出兵東下,要清君側,兵到九江,左良玉俄然急病身亡,部兵由他兒子左夢庚統帶。南京調黃得功沿江堵截,左夢庚不會兵戈,兵敗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