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初三的月光透過藻井時,我已數不清咳出的血染紅多少條帕子。孫程端來的藥碗浮著層金箔,他說這是梁將軍特地從西域求來的續命散。可當琉璃碗靠近唇邊時,我嗅到永初三年那碗毒藥的苦杏味——那味道曾從父親七竅湧出,滲入南宮的檀木地板。
我接過藥碗時,孫程的手指在碗底悄悄一叩。客歲臘月先帝賜宴,有個侍禦史就是這麼給大鴻臚遞暗號的。湯藥入口苦澀,卻在喉頭轉成詭異的甜腥。窗外的梆子聲正敲到半夜,德陽殿的銅漏俄然收回"咯"的一聲輕響。
小寺人的瞳孔在燭火中縮成針尖,喉結轉動的聲音清楚可聞。梁冀私兵在邙山練習的密報,與太仆寺喪失的兩百枚魚符,現在在他慘白的臉上交叉成蛛網。終究他伏地哽咽:"陛下...那些棗核...都帶著刀刻的梁字..."
"陛下,該議河間賑災了。"司徒楊震的笏板舉了半刻鐘,袖口已積了層薄雪。我瞥向孫程,這宦官正把玩著閻太後賞的翡翠鼻菸壺,青煙從獸首壺嘴嫋嫋升起,在梁冀的金絲軟甲上投下蛇形的影。
即位大典持續了六個時候。當我把傳國玉璽按期近位聖旨上時,青銅印紐的寒意直徹骨髓。太史令捧著龜甲高唱吉兆,我卻瞥見殿外老槐樹的枯枝在風裡簌簌顫栗,像極了父親臨終前抓著錦被的手。
冬至祭天那日,我的袞服裡縫進了七百粒毒藜蘆籽。這是從太醫署暗格裡找到的,裝藥的陶罐底部刻著父親的名諱。寅時三刻,當我捧著蒼璧走向圜丘時,梁冀的親兵正在燎爐旁傾倒酒漿——本該清冽的秬鬯酒,卻泛著永初三年那碗毒藥的虎魄色。
"北鄉侯接旨!"鋒利的嗓音刺得人太陽穴發脹。我倉猝起家,袍角帶翻結案幾上的蜜餞碟子,虎魄色的糖霜在青磚地上碎成星星點點。寺人們像群黑鴉般圍攏過來,孫程手裡那捲明黃帛書晃得人眼暈。
"陛下!"袁著俄然撲向丹墀,袖中滑出的匕首直刺孫程心口。老寺人腰間的金絲絛卻靈蛇般纏住利刃,翡翠墜子炸裂的刹時,梁冀的私兵已破門而入。我攥著玉圭起家,發明玄色袞服的內襯不知何時被換成素麻——恰是父親被廢那日穿的喪衣。
"兒啊..."她俄然哽嚥著喚了一聲,我渾身僵住。三日前在永巷遇見這位名義上的母後時,她還冷著臉讓宮女潑了我一身洗筆的臟水。現在她的眼淚滴在暖爐上,滋滋作響。
現在那捲聖旨已經展開,孫程的嘴角掛著詭異的笑:"安帝龍馭上賓,國不成一日無君。皇太後詔曰,以章帝嫡孫、北鄉侯劉懿入承大統..."話音未落,兩個小黃門已抖開玄色十二章紋袞服往我身上套。冰冷的絲綢貼著單衣遊走,我俄然想起七歲那年,父親清河王被廢為庶人時,也是如許被人剝去親王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