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二年的上巳節,我在華林園看宮女們鬥百草。賈南風帶著個眉清目秀的小吏闖出去,說要給我看"別緻的玩意兒"。她把我按在紫檀榻上,金線繡的幔帳晃得人頭暈。那年青男人的手指冰冷,解我衣帶時抖得比我還短長。屏風彆傳來賈南風鋒利的笑聲:"陛下且好好學著!"我盯著榻頂的合歡斑紋,俄然想起大婚那晚的龍鳳燭,本來喪事和荒唐事用的都是同種紅蠟。
二十歲大婚那日,翻開蓋頭時我嚇得跌坐在喜床上。賈南風的眉毛像兩把黑漆漆的刀,眼角的皺紋裡藏著說不清的東西。她伸手拉我起來時,指甲掐進我手腕的肉裡,"殿下該安息了"。龍鳳喜燭燒到寅時才滅,我在她震天響的鼾聲裡縮在床角顫栗,想起白日司禮寺人說太子妃比我大兩歲,俄然感覺這紅彤彤的洞房像口棺材。
生在太極殿東堂那年,全部洛陽城的槐花都開瘋了。父親摸著我的頭說:"衷兒生來就是坐明光殿的命。"可五歲開蒙時,我盯著太傅手裡的竹簡,那些字就像水池裡亂竄的蝌蚪。尚書令張華親身教我《詩經》,"關關雎鳩"四個字教了三天,我歪著腦袋問他:"雎鳩的叫聲是'關關'嗎?跟母雞下蛋時的'咯咯'像不像?"
建武元年的秋風捲著血腥味刮進鄴城時,我的被子已經半個月冇換了。東海王司馬越說洛陽被燒成了焦土,可我感覺鄴城的行宮更冷。有天夜裡聞聲巡夜的兵士談天:"傳聞皇上連羊車都不熟諳?"我想起小時候在華林園餵羊,那些和順的牲口會舔我手裡的鹽巴,可現在我連鹽罐子都找不著了。
永康元年的雪下得特彆早。趙王司馬倫把玉璽塞進我懷裡時,我盯著他新縫的龍袍直髮楞。他讓我搬去金墉城那日,幾個小寺人往牛車上裝我的蛐蛐罐。有個綠袍官員俄然跪在雪地裡哭喊:"陛下不能走啊!"司馬倫的侍衛一刀砍下去,血濺在我的鹿皮靴上,像極了那年跪碎的玉快意染的色彩。
閉麵前,我聞聲有人在哭。那哭聲忽遠忽近的,像是小時候掉進太液池那回,水麵上的呼喊聲。俄然想起元康三年阿誰春日,我在後園追著一隻翠鳥跑,不謹慎撞翻了晾曬奏摺的案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