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新唐書王竇傳記,十三年正月,築壇場於河間樂壽,自主為長樂王。
現在雁門郡的局勢自兩年前突厥圍楊廣於汾陽宮,雁門合郡被突厥人肆掠了一遍,隻稀有城碩果僅存。以後雖略有規複,但又遭到劉武周兵變。劉武周投奔突厥後,就率軍攻打雁門。
與竇建德達成和談以後,李重九留下蘇素,趙萬三為文官,兼顧上穀郡之事,而高楚,尉遲敬德等大將賣力統兵練兵。至於李重九還將五百番軍馬隊,改作為郡兵馬隊常備退役。李重九每年給他們一樣是一匹絹的報酬。這些番兵都是從隨李重九南下的九千番騎中精選而出,全數配以鐵甲皮質馬具裝,並且是一人三馬,遠勝普通的馬隊。
注二:隋時靈丘縣,相稱於本日蔚縣,靈丘縣,陽原縣一部(未完待續。)
對於歸降的山賊。流民,李重九都安設屯墾。力圖在本年以內涵這三縣以內,讓流民規複耕作。現在這個時節。冬小麥已是趕不及了,以是就更不能誤了春耕,蘇素將春小麥的種子,以無息的體例給流民們發下去,讓他們本年放心耕作,不收任何賦稅,至於來歲稅賦減半,第三年才全額收取。如此政策之下,上穀郡每日都連續有百姓向各個府縣投奔,要求歸籍為民。
從李重九這獲得答覆後,高雅賢,竇線娘二人即對勁的拜彆了,半個月後,即傳來動靜,竇建德在河間郡的樂壽縣築壇,自主為長樂王(注一),展露其稱雄河北的決計。
周旭不知不覺已是樂在此中,深深代入了周校長的興趣,他感覺能夠擴大講授的範圍。周旭乃至向李重九提出蒙學,小學,郡學,這三個一級級晉升的學院。來由是李重九現在已成為一郡郡守了,不成再以懷荒鎮戔戔一偶之地創辦教誨,也要擴大門生的範圍和人數。
數日以後,李重九率雄師到達懷荒鎮,稍事歇息。劉易,周旭,姬川這三名懷荒鎮出身的文官,以及曇宗,當即來拜見李重九。世人也是久彆相逢。
當然如此生長的弊處也是大大有的,就是名譽起勢太慢。正所謂發財方能立品,朱重八的義兵當年在淮右的時候,軍糧不敷的時候還是吃人的,以後有了底子,這纔講究起禮義廉恥。而張士誠雖深得民氣,最後城破時,全城百姓情願與他同死,百姓有言,生不謝寶慶楊,死不怨泰州張。最後還敗在朱元璋手上。
第兩百一十七章安民養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