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你嘴笨,依朕看宮裡可冇有比你會說話的了。”貞樂帝哈哈一笑,坐在這個位子上,每日不知能聽到多少恭維阿諛的話。他向來不愛聽,但是“勤政愛民、國泰民安”八個字當真是對一個帝王最大的表揚了。
杜厚不過是三品武職,早些年因為年紀已經休致在家了。石公公成日裡打仗的除了皇親國戚多是二品以上大人,對這個杜將軍委實不太認得。不過自從上回在禦書房裡服侍陛下寫那捲聖旨,他轉頭就讓人探了動靜,現在被問起來已是如數家珍。
“小喬”這個名兒恰是貞樂帝喊起來的,是以楊熙在他麵前提及來也非常天然。
“嗯,坐下吧。”貞樂帝隨口應道,直到寫完最後一個字才擱下狼毫,抬開端來。
“不過豐衣足食隻怕一定了。”貞樂帝站起家,手指在圓桌上劃了個圈,緩緩道:“近年來多地接連大旱,地裡的莊稼還能一樣?但朕留意了好久,未見有一封摺子提起過。”
石公公是貞樂帝貼身內侍,有一張極馴良的臉,宮裡宮外跟人說話都是笑嗬嗬的。而他偏發展得胖,腰圓身肥,笑起來時肉擠在一起倒把眯成縫兒的眼睛都擋住了。
“兒臣想到已有半月未曾聆聽父皇教誨,一時意起才發明已經入了宮。”除了石公公,身後的宮女寺人都被遣了下去。楊熙親手盛了湯端到貞樂帝麵前,忽而想起甚麼似的道:“本日兒臣與劉大人巡查時發明南城外有打鬥聲,倒是撞到有宵小之徒攔了涼國公府的馬車。幸虧去得及時,小喬mm隻受了些驚嚇。”
石公公略一思考,低聲道:“主子嘴笨,隻曉得奉侍陛下起居。不過常常聽諸位大人們說,現在天下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都是陛下勤政愛民的功績。”
楊熙目光微微從書案擺佈兩側半尺高的奏摺上滑過,瞬息的停頓後躬身施禮,輕聲喚道:“兒臣見過父皇!”
“石公公,你看現在大乾子民的日子過得如何?”
他谘詢的目光看過來,楊熙卻俄然感覺本身尋的事由實在不值一提,沉默了會兒道:“父皇日理萬機,但也要保重龍體纔是。”
貞樂帝點了點頭,又歎了口氣:“可惜杜家人個個長得身材魁偉,不曉得小喬兒瞧著是否紮眼。”
石公公已經侍立在身後,不失時機地奉上一盞茶。
貞樂帝現在不過四十有六,雙鬢卻摻雜著很多白髮。因為經常皺著眉,眉心和眼角已經勾出淺淺的細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