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母
孃舅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設置大司馬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為大司馬。同時命令,驃騎將軍秩祿(即俸祿)與大將軍不異。漢武帝於建元二年(前139)罷太尉之位,直到設置大司馬位,以代替太尉之職,衛青和霍去病因為有了大司馬這一加官稱呼,得以名正言順地辦理平常的軍事行政事件。
外祖母
位在酒泉市的霍去病雕像
人物
霍去病-西漢名將編輯詞條點竄義項名
冠陽侯
摺疊滅亡啟事
母親
長平烈侯
摺疊忠孝分身
也有說是在漠北之戰中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奠謾罵漢軍,是以水源區產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處飲食了帶有病菌的水,而後病倒。但也有一些專業人士提出,霍去病死於漠北之戰兩年後,分歧適瘟疫的病發時候。當然兩千年前的醫療程度有限,數次領兵出征的勞累,長時候處於艱苦的環境,也足以對霍去病的身材形成不成治癒的傷病
家屬成員
衛子夫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矯捷,重視方略,不拘古法,英勇判定,長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交叉作戰。
乾係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馬隊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彆離出定襄和代郡,深切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超出離侯山,度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停止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停止了祭地禪禮,兵鋒一向逼至瀚海(戈壁彆稱或謂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洗濯,匈奴單於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建議的對匈奴的打擊性戰役,竄改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役中的守勢狀況,一舉打敗匈奴。從而悠長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疆安然,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摺疊射殺李敢
漠北大戰時,李敢曾隨霍去病出戰匈奴。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私怨刺傷大將軍衛青。西漢刺殺全軍最高統帥是滅族極刑,雖被衛青壓下,但冇過量久(居無何),霍去病為親複仇,在甘泉宮的射獵中射殺了李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