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與臨床醫護_第十節 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檢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非性病密螺旋體是一組對人致病、但不引發產生STD的密螺旋體。首要有:梅毒螺旋體頎長亞種(T.pallidum subspecies-pertenue),俗稱雅司螺旋體,是雅司病的病原體,見於南北迴歸線之間潮濕而暖和的地區,20世紀40年代我國江蘇曾有風行,可累及皮膚和骨骼,臨床表示與梅毒類似;梅毒螺旋體皮下亞種引發處所性非性病性梅毒,在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地風行,侵犯皮膚、黏膜和骨骼,但先本性傳染及心血管、神經體係受累極其罕見;斑點病螺旋體引發品他病,僅累及皮膚,首要風行於中南美洲。

1.沙眼衣原體分為三個生物變種,即沙眼熟物變種(biovartra-choma)、性病淋巴肉芽腫生物變種(biovar lyvenereum.LGV)和鼠生物變種(biovar mouse)o2.沙眼熟物變種專門寄生於人類,易感部位是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體例有兩種較著分歧範例:在沙眼風行地區,首要通過眼一眼及眼一手一眼傳播,引發處所性致盲沙眼;另一種係性打仗傳播,是STD中最常見的病原體,可引發泌尿生殖係傳染、重生兒經產道時傳染以及其他歸併症,首要有重生兒包涵體結膜炎、重生兒肺炎、NGU、附睾炎、前線腺炎、官頸炎、輸卵管炎、直腸炎等,且在女性易致不育和異位懷胎等嚴峻結果。

1.TWAR株傳染的嘗試室診斷,包含病原體分離、血清學查抄和特同性核酸片段檢測。分離TWAR株比較困難,不適於臨床嘗試室。血清學查抄以微量免疫熒光實驗(Micro-IF)最為敏感,還可采取補體連絡實驗。宿主傳染TWAR後抗體的呈現表示為兩種形式:在青少年常常呈現初度傳染後的免疫反應,初期呈現的是補體連絡抗體,Micro-IF的抗體呈現遲緩,病發3周後不能檢測出可達診斷程度的lgM抗體效價,IgG抗體凡是6周後才呈現;在成年人則表示為再次傳染的免疫反應,敏捷呈現對TWAR株的Micro-IF的IgG抗體,但補體連絡抗體凡是不呈現,IgM抗體不呈現或效價偏低(1:32~1:64)。用TWAR抗原停止Micro-IF檢測時,急性傳染的診斷標準是:雙份血清抗體效價有4倍以上降低,IgM抗體效價≥1:16;lgG抗體效價≥1:512。補體連絡實驗的急性傳染診斷標準是:雙份血清抗體效價有4倍以上降低,抗體效價≥1:640值得重視的是,血循環中的類風濕因子能夠滋擾Micro-IF的成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