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與臨床醫護_第十節 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檢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3.冷凝固實驗(cold agglutination test):是之前常用的MP檢測 體例。支原體肺炎患者血清中常可呈現高效價的酷寒凝固素(一種 lgM類非特同性抗體),在O~10℃的酷寒環境下,能與O型人紅細 胞或本身紅細胞的膜抗原連絡產生凝固征象。大多在病發後1~2 周開端呈現,今後持續增高,於病程3~4周達到岑嶺,6周後逐步降落,2~3個月後消逝。酷寒凝固素效價≥1:32,或間隔l周以上的2次血清效價有4倍以上增加,對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有參考意義。

2.由立克次體引發的疾病在外一斐實驗中的特性以下:

鉤端螺旋體傳染的標本彙個人例

1.學名為貝氏柯克斯體(Coxiella Bumetii),因它是Q熱的病原體而風俗上稱之為Q熱立克次體。它對人的傳染力特彆強,是立克次體中獨一能通過氣溶膠(不必藉助於媒介節肢植物)令人及植物產生傳染的病原體。近年來,以心內膜炎為特性的慢性Q熱病例滅亡率高,抗生素療效不佳,需引發充足正視。

1.血液:於病發1周內的鉤體血癥期,在抗生素醫治前以無菌操縱抽取靜脈血,馬上接種停止培養或植物嘗試,此時的陽性檢出率較高。患者於病發1周擺佈開端呈現特同性lgM抗體,lgG繼之,於病程1個月擺佈其效價達岑嶺,抗體可持續數月至數年。常於病發初期和規複期彙集雙份血液,測定血清抗體滴度的消長,或彙集單份血樣測定IgM抗體,有助於初期診斷。

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ted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

立克次體斑疹傷寒群(typhus group)

2.普氏立克次體(又稱典範或複發性)斑疹傷寒,首要感染源是病人,傳播媒介為(人)體虱,可引發大範圍風行,其範圍成天下性漫衍,未經醫治的病人滅亡率可高達10%~40%。由莫氏立克次體而至鼠型斑疹傷寒的感染源是鼠類,傳播媒介是蚤類,臨床表示較輕,多披髮或處所性發作,病死率可達4.7%。由加拿大立克次體引發的斑疹傷寒以野活潑物為感染源,血蜱為媒介,人受血蜱叮咬而致病,首要風行在加拿大林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