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塗片查抄:革蘭陽性桿菌,菌體頎長,是非不一,單個存在或構成短鏈,偶然可構生長絲狀,且有分枝及斷裂,與放線菌形狀類似。
2.麻風分枝桿菌:是麻風病的病原菌。麻風病是因為細胞免疫缺點,使傳染的麻風分枝桿菌大量滋長構成部分肉芽腫而至,可影響皮膚、外周神經,表示為皮膚感受缺失和四周神經增厚。從鼻肉芽腫上脫落的菌體是傳播的首要啟事,可因密切打仗引發傳染。麻風桿菌在體外不能培養。
豬紅斑丹毒絲茵( E.rhusiopathiae)
丹毒絲菌屬(Erysipelothrix)
1.壓片查抄:將構造或排泄液等標本置於玻片上革蘭染色鏡檢,可發明菊花狀物,但末端不膨大,革蘭陽性,抗酸弱陽性。本菌在腦脊液、膿胸穿刺液及痰中不構成菊花狀物。
(6)炭疽桿菌的查驗必須由專業處置炭疽桿菌查驗的事情職員停止。
2.查驗體例:
3.鑒定:觸酶陽性,克氏雙糖管中產硫化氫,分化阿拉伯糖,動力陽性。
1.分離培養:將血液標本(3~5ml)或腦脊液的離心沉澱物接種兩支腦心浸液(標本量的IO倍)培養基中。此中一支置10%C02環境中,37℃培養24~48h,各作一次血平板分離:另一支置4℃培養,每24h作一次血平板分離:持續4天,今後每週一次至四周。咽喉拭子、構造及糞便接種於肉湯培養基中,置4℃培養,停止冷增菌,轉種和培養體例同上。從血平板上挑取有β溶血環的菌落,做塗片染色鏡檢並進一步鑒定。
(3)分離培養:需氧或兼性厭氧,營養要求不高,淺顯營養瓊脂平板上便可發展。血平板上構成較著的β溶血環,菌落似毛玻璃狀。
豬紅斑丹毒絲菌是紅斑丹毒絲菌病的病原,是一種急性感抱病,首要產生在魚類、家畜、家禽和兔類,人類也可傳抱病發,但機遇有限,首要因接震植物或其產品經皮膚毀傷而引發類丹毒。以引發部分傳染為主,滿身傳染者少見。偶可激發樞紐炎、心內膜炎和急性敗血癥。
(1)多產生於機體免疫力低下時,為機遇性傳染,患者多為老年根本肺疾病者、利用激素、免疫按捺劑者、AIDS患者等。
**加特納菌(G.vaginalis)是加特納菌屬中獨一的一個菌種。
4.藥敏: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株的增加使結核病成為威脅人類安康的一大殺手。結核分枝桿菌菌株應做藥敏實驗,以指導臨床公道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