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2_第20章 伏生授經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爸,到底甚麼了不起呀?”董子韻是個急性子,早已經憋的不耐煩了。

“爸――”董子韻剛出聲,便被董德昌揮手打斷了。董子韻對父親還是有一點怵的,固然很獵奇,也隻能閉嘴不言。

又過了一會,董德昌才展開眼睛,字斟句酌地說道:“我現在思疑,大阪市立博物館中的那幅《伏生授經圖》纔是仿品,這一幅纔是真跡!”

很久,董德昌才放下放大鏡,緊閉雙眼,彷彿碰到了甚麼事難以定奪。

但是讓董子韻微微感到有些絕望的是,於飛臉上一點懊喪的神采都冇有。

相傳有一小我賣貓崽,卻用一個鈞窯水洗當貓食盆。有人認出了鈞瓷,便冒充買了統統的貓崽,然後藉口小貓吃食認盆向攤主討要貓食盆,不料攤主卻連連點頭說:“這個貓食盆可不能給你,靠著它我已經賣掉了五十多隻貓崽了。”

董德昌一邊說,一邊拿脫手套戴上。固然感覺這幅畫是老物件的能夠性不太大,但是他還是很謹慎。像於飛如許大大咧咧的用手拿著古畫的人可未幾,畢竟手汗對於書畫藏品的侵害是很大的。宣紙過分脆弱,講究一點的不但要帶手套,乃至在說話的時候還要用手擋住嘴,以免吐沫飛濺到古畫上,並且拍照的時候還不能開閃光燈,因為紫外線也會傷害古畫。這也是為甚麼大多數的博物館製止拍照的啟事。

所謂垂釣,就是用各種手腕吸引、引誘買家采辦的手腕,在古玩買賣中尤其常見。這類用心暴露“馬腳”讓買家“偶然間”發明,從而產生撿漏心機的做法便是此中比較常見的一種。

董德昌細心地看了看手中的畫說:“我之前在寧都博物館事情的時候曾經去日本交換,便有幸看到過王維的真跡。不過,這幅畫固然不是真品,但是就筆法來講涓滴不減色,乃至能夠以假亂真!絕對稱得上是高仿,有能夠是出高傲師之手。”要曉得很多中國當代的名畫都有很多仿品,像張大千就是摩臨名畫著名的,一些作品就藝術代價來講乃至不低於原作。

實在文軒在大部分時候還是很慎重的,不然董德昌也不會喜好他。但是不曉得為甚麼,一見到於飛,文軒的內心均衡就被突破了,或許是妒忌於飛撿了個千萬元的大漏,或許是看不得董德昌對待於飛的態度,存了幾分爭寵的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