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華夏新史_第七十五章 迫擊炮和海軍陸炮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60MM迫擊炮,以民國31式迫擊炮為原型。在1942年量產。在抗日戰役期間造了2770門。(抗戰結束後造了8515門)初速148,射速18發每分,重量18KG。以4包裝藥時發射,有效射程1440米。很不錯的數據,並且本錢和技術難度絕對不高,連百姓黨都能夠量產。

團體來講,僅僅產業角度來看,意大利出產這些東西冇有任何題目,當然了,考慮到冇有樣品做參照,到地能造出甚麼程度那就另說了。但本著有總比冇有好的原則,徐傑還是決定如果有能夠還是要設備迫擊炮的。

120MM迫擊炮,以民國33―1式迫擊炮為原型。(該炮又以布朗德120MM迫擊炮為原型)炮長1080MM,重217KG,射程4900+米。這東西如果能造出來的話,估計比75MM野炮都要猛。當然了這些都是估計,到地能達到甚麼機能徐傑也冇底。不過就算射程近一些,隻要能達到3KM以上就行了。

82MM迫擊炮,以民國20式82MM迫擊炮為原型。(民國20式迫擊炮又是以1930年式法國布朗德式迫擊炮為原型)從31年投產到45年出產了7000+門。初速196米每秒。射速8發以上,射擊間隔2860米擺佈。重量69KG。真正的步兵大殺器啊。

除了克虜伯75MM行營炮和籌辦研製的迫擊炮以外,徐傑還打算籌辦一支長途炮兵,因為在汗青上,徐傑曉得在圍攻旅順的時候日軍曾動用大口徑攻城炮,麵對這類能力大射程遠的火炮。不管是克虜伯炮還是迫擊炮都冇法應對,以是徐傑決定學習英國人在布爾戰役,日本人在日俄戰役時的做法,把部分艦炮按上陸軍炮架當長途陸炮利用。考慮到矯捷環境和火炮重量,6寸以上火炮明顯分歧適。(汗青上6寸速射炮僅炮管就有6.7噸擺佈還不算複進機等火炮伺服設備)而12磅炮級彆的能力又太小並且射程僅,在這類環境下,徐傑還是比較偏向於利用4.7寸速射炮,4.7寸速射炮炮管重2.2噸,射程9.9千米(仰角20度)。相對於75野炮的5千米射程,4.7寸艦炮無疑是相稱有上風的,4.7寸艦炮彈重20.4KG。裝藥3.1KG,用無煙發射藥時,藥包重2.5KG到2.9KG。(法國的加納炮貌似有束裝彈)固然一樣冇法把艦炮上的複進機放在陸軍炮架上,但是考慮到當時統統陸軍炮都是架退炮(最早的管退速射陸炮是法國的施耐德M1897式75MM野炮,總重才1300+KG,其呈現的意義不亞於馬克辛機槍。速射陸炮和馬克辛機槍一起使1戰的陸戰形式變成了戰壕對峙)以是架退式4.7寸炮還是相稱有震懾力的。作為軍級火炮完整冇有題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